2017-08-29 09:34 | 来源:未知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上半年,海航集团因“疯狂”海外并购而遭质疑,航空主业也并不省心。海航控股(原海南航空)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该公司虽然实现营业收入28526亿元,同比增长5017%,
子公司净利缩水
过去几年,海航控股的业绩一直保持较平稳增长,但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对此,海航控股并未在半年报中进行过多解释。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纳入海航控股合并报表的海航系航空公司包括: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云南祥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福州航空、天津航空、北部湾航空等,其中多家公司净利均出现同比下滑。
具体来看,长安航空的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2亿元下降至0.38亿元;山西航空的净利润从1.12亿元降至0.69亿元;云南祥鹏航空净利润则从2.09亿元滑落至1.28亿元;乌鲁木齐航空净利润也从0.27亿元缩水至0.08亿元。
众所周知,“买买买”已经成为海航的一大标签,也因此引发各方对其资金链的担忧。面对众多质疑之声,海航掌门人陈峰曾说:“千万别再老说看不懂我了,真是冤枉,海航集团所做的扩张有着清晰的逻辑和思路。”
据海航披露的并购逻辑,该公司始终以国家战略为根本出发点,近年来尤以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实施方向。海航在“一带一路”关键通道、重要节点投资设立区域航空公司,乌鲁木齐航空、长安航空等都是按照这一思路布局的,但目前来看,这些公司并未给海航带来很大贡献。
“从整个行业来看,由于运力增长较快,导致竞争日趋激烈,航企利润也被压缩。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国航班正常率为71.18%,同比下降5.58个百分点,这也使不少航空旅客分流到铁路,所以航企目前经营压力较大。”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另外,在他看来,海航旗下几家净利下滑的航企也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发展瓶颈期,这些地方航空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在当地已经没有太多空间可挖,向外扩展又需要经历市场培养期,很难交出亮眼的业绩成绩单。
天津航“拖累”
针对海航控股的利润滑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天津航空的“拖累”也是一大主因。虽然在半年报中没有点名天津航空,但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海南航空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5亿元,同比下降42.05%。因合并天津航空及航油成本支出大幅增长所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上升70.53%。
据悉,为解决海航集团与海航控股的同业竞争问题,2015年4月海航控股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计划募资80亿元收购海航集团直接和间接持有的天津航空48.21%股权并增资。今年2月,海航控股宣布完成收购天津航空,并将其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不过,据公开报道,天津航空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2016年,天津航空实现营业收入82.46亿元,同比增长9.94%;净利润4.97亿元,同比下滑18.21%。截至2016年末,天津航空共运营飞机86架,其中自有飞机31架,融资租赁9架,经营租赁46架。
按照天津航空成立之初的定位,该公司会在环渤海经济圈及西部地区建立起支线航空网络。但业内普遍认为,支线航班座位数少、飞行距离短,可支线飞机的飞行员、机务、航油成本、起降费等在国内都与干线飞机无异,很多支线航线只有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如果没有干线网络的衔接支撑,支线航线很难取得更好的运营效果。
民航专家王疆民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天津的市场容量有限,乘客又很容易被北京和石家庄分流,所以不管是支线还是干线和支线相结合,天津航空发展都受到一定限制。
快速扩张面临风险
在预判可能面对的风险时,海航控股表示,国内、国际民航业运力快速增长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在国内外市场,公司面临各基地航空公司在价格、航班时刻等方面的竞争,同时低成本航空公司异军突起也带来竞争压力。另外,随着铁路、公路运输,尤其是日益完善的高铁运输对国内民航市场的冲击呈现常态化、网络化态势,公司未来在部分航线上可能面临竞争压力。但邹建军认为,海航在国内外民航市场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不确定性。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海航控股共运营飞机362架,其中自有139架,融资租赁50架,经营租赁173架。实现总周转量58.2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8.28%;实现旅客运输量3420.91万人,同比增长53.29%。同时,海航控股仍在大规模扩张国际航线。上半年,可用座位公里数同比增加53.01%,达671亿座公里;其中国际航线运力增长近一倍。
邹建军指出,航空公司都看准出境游和入境游的火热,所以快速加密航线网络,可从数据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695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4%,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62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1%。由此不难看出,出入境游客数量并未呈激增之势,这让运力飞快上升的航空公司背负较大运营压力。
另外,2001年前后,海航也曾开足马力扩张,但那两年间,国外发生了“911”,国内遭遇非典疫情,旅客运输量同比下跌80%,飞机上的乘客经常没有机组人员多。一组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显示,因为扩张迅猛遭遇严重打击,2003年海航亏损近15亿元,行业处于冰霜期,海航则是极度深寒。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出境游的热潮加开航线本无可厚非,但由于航空运输业是与国内和国际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扩张速度越快,蕴藏风险越大,需要提高警惕。”王疆民坦言。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