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科技分久必合 我们正“摸着石头过河”

2019-10-29 11:17 | 来源:文汇报 | 作者:姜 澎 | [文娱]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人类的生活本来就具有整体性,人是生物性和文化性的整体。”朝戈金说,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并没有分明的界限。

        科技和人文在被人为分隔、渐行渐远几百年后,终于又走到了必须融合之时。而且,科技和人文这对“命运共同体”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着融合的迫切需求。

        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际哲学与人文理事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信息技术的进步,正为传统的人文研究开启全新的问题域,并直接催生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比如,在大数据时代,文学研究就涌现出了一些有趣的新方向。和传统的人文学者注重对文学文本的“细读”不同,现在已有学者基于大数据和计算机科学提出了“远读”的概念——用这种新的方法,可以分析一些宏大的、趋势性的文学现象。同样,在水资源保护、新能源推广利用、复杂工程系统等科学研究领域,也亟需人文学者从文化、国际关系乃至心理学等方面提供支持。

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需要人文学者与科学家联手解决

        “人类的生活本来就具有整体性,人是生物性和文化性的整体。”朝戈金说,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并没有分明的界限。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知识门类越分越细,从事知识传承的所谓“专业人士”,也朝着越来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时至今日,细分的知识门类造成了人类统合、整体的思考越来越弱化。可另一方面,人类当下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困境,比如,减贫防灾、族群冲突、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难题没有任何一个是单靠技术进步就能够解决的。可以说,人类当下所面临的一些共同困境和危机,需要科学家和人文学者携手寻找方向、共同应对。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新近发展势头迅猛的人工智能,确实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越来越了解人,甚至有时候会“模仿”人进行决策。比如,每天手机终端的新闻推送、网上购物时的选择、外出吃饭地点的推荐等,很多人现在确实已经越来越“听从”人工智能给出的建议了。

        朝戈金认为,人们未来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人工智能的辅助进行决策。但是,如何确保我们的人生不被技术所左右,使人工智能在“自主行事”时更加符合人性和人道,而不至于让个体丧失价值判断?这就需要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加大人文研究的力度——以人文加持,控制技术的滥用。

        有人曾言,科技让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在哪里,而人文则将烛照我们前进的方向。

人文学科的危机,很大一部分源于人文学者自身

        在朝戈金看来,一个令人稍感遗憾的现象是:迄今为止,人文学者和科学领域的学者联手解决问题,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始阶段。

        “说到底,人文和科学的融合是观念的融合、人的融合。人文学者要更有预见性,从哲学高度展望和思考未来。科学家则应充分运用研究的话语权,大力推动两者融合。”朝戈金以天文学研究举例。天文学在出现之初,并不是我们现在所定义的“纯自然科学”,它其实起源于人类对天象的畅想,最初可说是人文科学的一种。其后,随着技术的进展,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包括工程科学等逐渐被人为分离,细分为不同的研究领域。

        “科技和人文,从本质上说彼此关联,割裂它们的是人。但是,如今我们要重新实现人为融合,这一点恰恰是最困难的。”朝戈金说,他自己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不少人文学者以捍卫学科立场为由,一味拒斥对新的科技手段的吸收和利用,拒绝融入科技进步的大潮。可事实上,人文学者对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的整体性思考,不仅离不开对人的观念世界的理解,更离不开对客观世界的理解。

        “这也是为何现在总有人谈论人文学科的衰落和遭遇危机的原因。”他直言,人文学科遭逢的所谓“危机”,这其中既有外部因素,也有人文学者自身的问题。“在回应重大现实问题方面,人文学者究竟做得如何呢?时代在进步,人文学者如果在提供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思想方面无所作为,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他坦言,这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在科技和人文融合的过程中,更多时候,融合的障碍表现为观念的藩篱。

        就在此次论坛上,来自美国、英国的一些学者也持类似看法:科技与人文走融合之路,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人文学者自己。即便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学者在谈到人文时,会不自觉地拒斥科学的世界。

新的学科分支方兴未艾,未来将有惊人发展

        人文和科技的融合,首先需要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技术专家克服各自的学科惯性思维。同时,也需要学术界、教育界乃至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朝戈金称,目前,高等教育领域已开始重视跨学科、跨领域人才的培养。比如,计算机科学和音乐的跨学科培养;而在学术研究领域,也有一些喜人的新尝试。他记得,前些年法国和中国合作的一个关于水资源的研究项目,就是由水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等人文学者共同完成的。虽然这些仍然是基于各自不同专业的合作,但他认为,只要跨界合作多了,就会有助于催生更深入的融合。

        朝戈金也注意到,已有学者开始运用社会网络关系分析欧洲早期神话母题和形象的区域分布情况;还有的学者则通过民间故事的母题分布,为南美洲早期人类活动和迁徙路线勾画出宏大的图景。“计算民俗学”这样的学科分支正方兴未艾,可以预期,未来还会有惊人的发展。

        “当我们在思考这一切可能性的同时,还需要有更高层面的架构和顶层设计。”在接受采访时,朝戈金建议,推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大学和科研机构应该更有意识地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推动不同领域学科知识的协作与交流。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0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