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09:19 |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上市公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泛亚微透是一家具有典型长尾市场特征的平台型公司,这在A股市场并不多见。在张云的眼中,泛亚微透的发展要时刻对标美国的戈尔公司,成为其紧密的追随者。......
“泛亚微透自成立之初就希望成为高度完善、不断成长、有进取心的公司,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股本增值。25年来公司全体同仁的辛苦付出,能有现在这样的收获,我们很满意。”泛亚微透董事长张云脸上露出微笑。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张云学过篆刻,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早年磨炼出的严谨、专注、吃苦耐劳的品质,让现在的张云每每在技术研发受阻时都能迎难而上,乐在其中。
成立于1995年的泛亚微透主要从事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等微观多孔材料及其改性衍生产品、密封件、挡水膜的研发、生产及销售。ePTFE膜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例如,商店里售卖的高端品牌野外防寒服装一般都可以透气防水保暖,其实衣服里面使用的就是美国戈尔公司的ePTFE的材料。
泛亚微透是一家具有典型长尾市场特征的平台型公司,这在A股市场并不多见。在张云的眼中,泛亚微透的发展要时刻对标美国的戈尔公司,成为其紧密的追随者。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张云的脑海中,早已为泛亚微透勾画了宏伟的蓝图:除了不断增强在国内ePTFE行业中的竞争实力,还将依托具有领先性能的产品面向全球市场进行销售,将中国的高端材料推向世界,与全球行业巨头“同台竞技”。
难忘的创业瞬间
2020年恰逢泛亚微透成立25周年。回顾过往,对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张云至今记忆犹新。
“在设立泛亚微透之前,我们几个创始股东在外企打工,手上都有点闲钱,所以那时候几个人经常会探讨要不要一起做一件事情,于是在1995年成立了这家公司。”张云表示,泛亚微透创立之初并没有明确要进入哪个细分行业,后来由于创始股东大都从事材料、工程等行业,最后还是决定从材料领域切入。
泛亚微透成立后,创始股东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日常运营。公司发展平平顺顺,虽然每年也有几十万元的盈利,但在行业内也没掀起什么“水花”。2002年时,张云敏锐地发现家用汽车行业渐渐有“起飞”的迹象,如果泛亚微透的材料能够在汽车行业中得到应用,企业发展会阔步向前。于是,泛亚微透主动切入汽车行业。
张云告诉记者,泛亚微透的第一个汽车行业合作伙伴是星宇车灯。星宇车灯生产的车灯上需要ePTFE膜去做透气来解决雾气的问题,国外产品的价格非常昂贵,泛亚微透就抓住这个进口替代的机会,踏入汽车行业微透产品的应用端。“那个时点,是泛亚微透既进入汽车行业,也进入微透领域的关键节点”。
2007年时,泛亚微透在材料端的技术储备已很丰富,但资金却成了大问题。为推动企业发展,泛亚微透的创始股东决定引入战略投资者。2011年底,泛亚微透引入赛富基金,接着又引入了武商基金,到2015年引入了南方轴承,随着一轮轮战略投资者的加入,泛亚微透也变得越来越强大。
“到今天为止,后期的投资人对公司的支持都比较大,每个投资人都有自身的长处,但我们感触最深的还是赛富基金。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营运模式。”张云透露说,当初经一位民生银行项目经理推荐,赛富基金对泛亚微透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尽调。后来赛富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亲自拍板,要张云按照行业领头羊的定位耐心发展企业。2011年时,赛富基金给到泛亚微透第一笔资金。“我们给他们的承诺是10个月公司要把产线建出来,膜要合格且能够销售。公司达到这个目标之后赛富基金这笔资金就转为股权。”
核心技术基于同一棵“树”
在张云看来,泛亚微透提出“产品多元、市场利基”的发展战略,并一直坚持做长尾的模式,这在A股市场上比较少见。因为泛亚微透的产品很零乱,看起来什么都有,但其实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都在一棵“树”上,都是围绕ePTFE膜以及微纳孔这些材料或微观多孔材料继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应用。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泛亚微透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已颇具竞争力。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180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美国、日本PCT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40项和外观设计专利2项。截至目前,公司正在申请中的发明专利数量为47项。
“泛亚微透的核心竞争力肯定是技术,而且这么多年积累下来形成了很多壁垒。”据张云介绍,一是公司经过大量的试错和反复改进,掌握了不同功能特性的ePTFE膜的制造技术,通过长期的资源投入,建立起工艺流程上的壁垒;二是公司拥有自主设计生产工艺装备的能力,通过自制设备突破了ePTFE膜产业化制造的壁垒;三是在商务方面公司拥有大量与主机厂配合研发、验证并持续服务的经验,能够定制化、组件化地为客户提供产品,突破了ePTFE膜的应用化壁垒;四是公司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生产ePTFE膜,但均不销售ePTFE膜,而是销售ePTFE膜的应用组件,这使ePTFE膜应用端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张云坦言,泛亚微透对标的企业就是美国戈尔公司,是戈尔的紧密追随者。“我现在是追随策略,它有什么,我就倒腾什么。我们有研发团队、材料团队、OEM团队、应用团队、设备团队,在不断的试错中,我们慢慢寻找相关行业的痛点。”
泛亚微透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在消费电子领域形成了MEMS声学膜、30-50米高耐水压透声膜等产品,在新能源领域形成了CMD泄压阀、SiO2 气凝胶复合材料等产品,解决了行业的核心痛点。这些产品将助力公司在这两个领域的业务快速增长,帮助公司进入成长的快车道。
张云以CMD泄压阀产品举例称,新能源电池不仅存在狭小密闭空间内的凝露问题,而且在遭遇碰撞等极端情况时,会快速发热甚至燃烧,最终产生爆炸。泛亚微透集成CMD与泄压阀两种产品的主要功能开发出的CMD泄压阀,既能解决凝露问题,也能在遭遇极端情况时,避免或延缓电池爆炸,有效解决了行业的痛点问题。目前公司已实现对宁德时代的批量供货,并最终应用于戴姆勒集团的奔驰商务车。
将高端材料推向世界
张云表示,泛亚微透产品具有应用领域多的特点,在现有技术、产品以及市场的基础上,公司将持续保持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丰富产品种类,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公司现有的产品以及储备的产品已可以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新能源等行业,未来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公司还将向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电力通信、过滤等行业和领域拓展。
“消费电子项目募投到位后产能释放,泛亚微透会在耐水声学膜和MEMS声学膜方面获得较高的增长,尤其是MEMS声学膜,公司将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和消费电子终端的三巨头形成合作。新能源车方面我们会和头部的电池包制造商包括孚能科技、宁德时代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未来这两个方面泛亚微透会集中公司的研发精英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张云说。
张云表示,泛亚微透会非常坚定地秉持以四氟乙烯和微纳孔材料为核心技术树,沿着这棵“树”的所有分支和细分领域里面的应用去发展。10年内,泛亚微透仍然会作为美国戈尔公司的追随者。美国戈尔公司年销售额37亿美元,泛亚微透年销售额为2.44亿元,未来公司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发展潜力大。公司会着力提升两方面:一是原创研发;二是外延扩张。“泛亚微透不会哪个行业挣钱就往哪里走,一定是沿着这棵核心技术树向前发展,特别是与膜有关联的领域。”
“公司创始股东和管理层心中一直有个愿望,要把这个事业做长,上市只是阶段成果,也是泛亚微透二次创业的起点。希望在跨过资本市场之后,泛亚微透能通过资本市场,沿着核心技术体系去寻找更多的利基市场,实现快速成长。我希望未来泛亚微透有机会成为中国的‘戈尔’。”张云如是说。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