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09:32 | 来源:华夏时报 | | [资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时间,骨科耗材生产企业风声鹤唳。大博医疗(SZ:002901)、威高股份(HK:01066)等骨科耗材龙头企业股价当日大幅下挫。
最高降价94%!集采指向骨科耗材,这些企业风声鹤唳
华夏时报记者王瑜 于娜 北京报道
医疗器械集采开始指向骨科耗材生产企业。
11月20日,淄博市医保局发布《淄博-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滨州-德州七市采购联盟关于部分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现场议价中选结果的公示(四)》,正式公布7市采购联盟部分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中选企业。
此次联盟采购覆盖7市 600余家医疗机构,产品覆盖93家企业的10大类骨科创伤产品和8大类血液透析产品。其中骨科类产品平均降幅 67.3%,单个产品最大降幅达94%。
骨科耗材生产企业中,强生、微创、史赛克、大博医疗(68.470,-0.17,-0.25%)、威高等中选。预计明年1月,降价产品将在山东省内至少5市开始使用。
一时间,骨科耗材生产企业风声鹤唳。大博医疗(SZ:002901)、威高股份(HK:01066)等骨科耗材龙头企业股价当日大幅下挫。
集采指向创伤类耗材
11月25日,网上流传出一份国家医保局的红头文件《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检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不少分析人士将这份文件解读为明确第二批国家集采产品,涉及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种高值耗材。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向信达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松求证,他指出此通知目的只是搜集数据,而不是明确第二批国家集采项目。预计骨科耗材国家集采会在明年某个时间点推进。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骨科耗材是第二批国家带量采购的重点方向,但同时也需要视冠脉支架集采后的落地情况而定。
据专家介绍,纳入医疗器械带量采购的品种有“用量大”、“价格高”、“市场竞争充分”、“临床使用成熟”、“完成进口替代”这五项特点。
因此,上述山东集采指向了技术门槛更低、进口替代率高的创伤类领域。该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企业有:强生、史赛克、大博医疗、美敦力和威高。其中大博医疗和威高是我国骨科耗材的龙头企业。
相关龙头股闻风大跌
随着今年10月国家集采在医疗器械领域动“真格”,在资本市场上强势已久的该板块开始“跌跌不休”。作为骨科耗材龙头企业,大博医疗在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开标第二天大跌6.95%。
得益于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进口替代的时代风口,以大博医疗为代表的骨科医疗器械企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从业绩来看,大博医疗年营收从2016年的4.63亿快速增长至2019年的12.57亿,同期净利润也从2.19亿元增长至4.65亿元。其中,2019年创伤植入类业务收入7.97亿,同比增长60.93%。
并且,大博医疗的股价也在今年医药板块热潮中攀上新高。年中,大博医疗股价最高达到119元,但是截止11月25日晚间收盘,大博医疗股价为69.26元,几近腰斩。
威高股份2019年营收103.64亿元,同比增长17.66%;归母净利润18.45亿元,同比增长25.25%。但是今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增幅放缓,营收和净利润仅增长约3%。
杨松认为,此次山东集采对于企业利润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骨科植入物耗材的特殊性,中标产品仍然需要跟台等服务,他预测此次山东集采对厂家出厂价的影响在10%-20%之间。
专家建议加大研发投入
国内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大致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三大领域。其中创伤类占比最高,也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占比第二的是脊柱类领域;人工关节类器械技术门槛高且手术难度大,进口替代速度相对较慢,国产化程度最低。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宝亭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骨科高值耗材中,国际企业仍然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并且某些原材料我国企业仍需要进口。
威高骨科在招股书中也提到,目前国内骨科医疗器械厂商在研发、生产高端产品时需向国外上游企业采购PEEK棒、陶瓷球头、内衬等原材料,以及数字化自动纵切机床等先进加工设备。
在集采的背景下下,企业应该如何调整战略呢?
广州众成医疗器械产业高级研究员郑珂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方面企业应该布局高端骨科植入产品,例如可降解产品,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另外应该完善销售渠道,布局海外市场和国内民营医疗机构;还应该完善供应链体系,着手原料端市场,尽可能降低成本。
杨松则认为,对于龙头企业,首先可以加大拓展产品线,扩大销售提升市场占有率。目前国内骨科植入物耗材仍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就创伤领域而言,大博医疗和威高这样的龙头企业市占率也仅在10%-20%之间,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推进国产产品的销售。第二,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创新力度,提升扩大高端产品的销售,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就大博医疗和威高股份的研发水平来看,大博医疗2019年研发费用投入为1亿元,同比增长54.88%,占总营收的7.98%;威高股份研发费用为4.41亿元,占集团营收4.3%。
《华夏时报》记者就集采后公司战略等问题联系大博医疗董秘,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