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8 17:38 | 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统计局网站信息显示,2021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1%;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下降0.8%;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下降0...
作者:肖立晟,九方金融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叶慧超,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学博士。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统计局网站信息显示,2021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1%;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下降0.8%;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下降0.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1.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1.4%。
疫情封锁和外需提振拉升CPI。
从环比数据看,CPI已经连续两个月上涨。受节日临近、局部地区疫情和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CPI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但核心CPI仅上涨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1%,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78个百分点。食品中,受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及雨雪天气影响,鲜菜生产储运成本增加,价格上涨19.0%,涨幅扩大10.5个百分点;由于河北多个产地疫情防控封城,导致鸡蛋、牛羊肉等物资运输受阻,推升了物流成本,猪肉、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5.6%、1.2%和2.7%。非食品价格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4.2%、4.6%和5.0%,这主要受益于疫苗加速落地后全球需求复苏。
春节错位影响同比数据。
由于去年春节在1月且疫情发生在假日期间,1月整体CPI基数较高,拉低了本月同比增速,CPI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在1月份0.3%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下降0.3%,主要受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所致。
居民支出结构性变化明显。
由于1月以来国家卫健委不断号召大家“原地过年”并提高返乡过年的门槛,虽然官方屡次明确不允许层层加码,但今年春运料定将极度冷却。从支出来看1月居民消费集中在食品烟酒和医疗保健,传统春运周期中的交通运输回落4.6%。但就地过年或利好大城市当地消费,由于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或加剧2月CPI高涨。
需求复苏拉升PPI。
1月PPI环比上涨1%,同比回升至0.3%。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5个,比上月减少1个;下降的10个,增加4个;持平的5个,减少3个。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涨,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较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8.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0%.
疫苗落地导致全球需求回升以及供需失衡持续拉升了工业品金属价格,就地过年下预计春节后返工效率提升,节前生产需求减少平抑了部分涨价压力。
PPI同比增速将重启回升通道
1月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疫苗接种进入正轨,截止目前全球接种超过1亿2千万剂,国内疫苗接种也超过3200万。由于1月PPI主要由上游工业品价格和去年基数较低拉动,疫苗落地有利于推动居民消费回升,预计二季度PPI全行业都将转正。
冷静看待基期轮换影响。
按照我国统计制度规定,我国CPI、PPI和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每五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也就是说2021年开始编制和发布以2020年为基期的价格指数。由于CPI和PPI都是以“一篮子”商品价格为基础计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也在相应发生变化,调查的“固定篮子”需要及时调整。在2020版基数调整中,参照当前国际做法,统计局剔除了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异常影响,各行业权重也做了微调。经测算,本次基期轮换对CPI和PPI各月同比指数的影响平均约为0.03和0.05个百分点,综合指数影响较小。单纯CPI并不能反应全社会价格总水平,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发文建议将资产价格纳入通胀指标,因此本轮基期转换对资本市场投资影响相对有限。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