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5 11:55 | 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月12日下午4点,央行发布了我国4月及一季度金融数据。
作者:肖立晟,九方金融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叶慧超,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学博士。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4月社融数据显示流动性收缩正式到来。
5月12日下午4点,央行发布了我国4月及一季度金融数据。初步统计,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6.2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5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5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当月净回笼现金740亿元。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87.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8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8个百分点。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7252亿元,同比多减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5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556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77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268亿元。
监管发力导致票外票据大幅下降。
央行数据显示,4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1.85 万亿,同比少增 1.25 万亿,增速继续下行 0.6 个百分点至 11.7%。拆分结构来看,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 1.28 万亿,较信贷口径人民币贷款少 1900 亿元,主因 4 月银行间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非银贷款增量较大。企业债券融资增加3509 亿元,同比少增 5728 亿元,主因去年基数较高;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项目减少2152 亿元,同比少增 2729 亿元。这么多项资产同时下降,与当前整体经济形势并不相符,很有可能是央行在春节后放缓压降票据的背景下在4月集中压降表外票据,也显示对稳定杠杆率目标的坚定信念,近期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再次提及稳定 宏观杠杆率,我们认为二季度开始票据和信托将持续下降。
贷款需求结构有所改善。
本月新增信贷1.47万亿,同比小幅少增2300亿基本符合预期;结构仍持续向居民、企业中长贷倾斜,当月分别新增4918亿、6605亿,同比分别多增约500亿和1000亿。年初以来居民企业中长贷持续在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高增,凸显货币政策方向仍在力保地产、基建投资稳定增长,而并不急于在经济恢复的关键年份为大幅压降杠杆率而影响到正常的投资需求。从信贷需求看,当前经济状况较好,企业对未来经济形势乐观,资本开支意愿仍然旺盛,中长期信贷需求依然强劲。此前3月信贷结构出现短暂恶化,随后上海深圳房市开始严查经营贷,导致本月短期贷款大幅打压,从长远看有利于银行资产结构优化。
M2增速大幅低于预期。
4月M2同比大幅回落1.3个百分点至8.1%,大幅弱于我们预期的9.0%,一方面财政存款同比多增5200多亿回到正常水平,显示财政支出向下半年集中4月仍未开始发力,对流动性形成一定对冲。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社融大幅收缩对整体社会信用产生较大抑制作用,去年 4 月企业存款同比多增约 1.3 万亿,显著高于历史同期,推升当月 M2 增速大幅走高 1 个百分点至 11.1%,基数作用也是本月货币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代表企业短期流动性的M1增速也大幅下滑至6.2%,两者剪刀差持续位于负值,显示企业对经济复苏的前景开始黯淡。但4月M0增速有所超预期,主要因为央行依旧公开市场依旧较为宽松同时小微企业减税政策得到延续,缴税压力较往年降低。
货币政策难以避免结构化调整。
虽然政治局会议强调货币政策依旧要稳健为主,不急转弯,但不能将宽松的流动性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划等号。货币政策需要内外兼顾,当海外需求由于财政刺激延续大幅提高时,当局并不需要过于宽松的流动性来支撑内需,这也和政治局会议上“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的提法相呼应,预计三季度开始外需变化是财政和结构性杠杆管理政策是否边际宽松的重要变量。整体来看货币政策将处于松紧兼顾的结构化调整期,但信用收缩依旧会持续,整个经济复苏的斜率将在今年二季度到顶。
免责声明:本报告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对内容(含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不做保证,报告中的观点、结论仅反映撰写者在报告发出时的设想、见解和分析方法应仅供参考。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