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9 17:17 | 来源:消费日报网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年初因受周期性行业崛起,分流了科技板块资金的影响,科技股经历了一轮较大幅度的回调。随着利空因素的消化,科技股的配置价值愈发凸显。...
年初因受周期性行业崛起,分流了科技板块资金的影响,科技股经历了一轮较大幅度的回调。随着利空因素的消化,科技股的配置价值愈发凸显。
公募基金作为市场主要机构投资者,各大基金公司使出浑身解数“跑马圈地”,积极布局科技类ETF,港股市场作为“投资中国”的优质选项,更是备受青睐。
据悉,继首批恒生科技ETF获批以后,市场又迎来三大港股科技类指数产品:鹏华、景顺长城、华泰柏瑞、国泰、海富通获批的是旗下中证港股通科技ETF;而平安、银华旗下的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获批;招商和南方旗下中证香港科技ETF获批。
天风证券表示,港股科技股的不少标的为内地独角兽企业,业绩稳定或呈持续增长,基本面的成长能力为股票市场高回报提供根本驱动力。数据显示,2021年3月末,港股市场资讯科技行业市值占比达35.04%,较2016年增加超过25个百分点。在中长期维度,科技股的吸金能力和投资价值凸显。
查询证监会新基金审批进度,目前主要有三大类科技ETF产品。
第一类是中证港股通科技ETF,目前是鹏华、景顺长城、华泰柏瑞、国泰、海富通旗下合计5只产品获批;
第二类是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目前有平安、银华旗下产品获批;
第三类则是中证香港科技ETF(QDII),目前招商和南方旗下产品获批。
据悉,这类科技ETF主要是跟着标的指数,一般完全被动式指数基金,采用完全复制法,即按照成份股在标的指数中的基准权重来构建指数化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近几年,在放宽了同股不同权、未盈利的生物科技行业公司上市标准后,港股市场以金融、地产等周期性标的为主导的传统格局或将逐步改变。可以说,港股作为中国最优质的新经济类公司汇聚地,势必将吸引海外资金流入,为优质企业形成估值支撑。在此背景下,各大基金公司都在积极布局这些品种的投资机会。
据一位产品人士表示,目前各大基金公司布局这些香港市场科技指数,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关注度高,另一方面也是看准这类产品的未来投资价值。
“港股通中最核心且最具成长性的标的就是科技板块,因此基金公司布局港股科技指数的意愿较高,港股科技板块中优质标的很多,包括BAT,美团、联想、京东等等,”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对比资料发现,上述获批的几只ETF跟踪的指数都是投资香港科技股的指数,但在指数编制上还是存在差异。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药明生物、腾讯控股、美团-W、小米集团-W、百济神州-B、京东健康、舜宇光学科技、信达生物、中国生物制药、中芯国际。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则为:阿里巴巴-SW、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药明生物、快手-W、美团-W、京东健康、舜宇光学科技、京东集团-SW、信达生物。
恒生科技指数前十大重仓股:阿巴巴-SW、米集团-W、美团-W、腾讯控股、快-W、舜宇光学科技、京东健康、京东集团-SW、中芯国际、阿健康。
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前十大重仓股:米集团-W、舜宇光学科技、中芯国际、美团-W、腾讯控股、联想集团、蝶国际、中国铁塔、软件、比亚迪电。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科技龙头仍是关注重点。
农银汇理基金赵诣表示,未来会更加关注有“增量”的方向,一个是技术进步带来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应用;另外一个是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定调下的国产替代、补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发动机、半导体为主的高端制造业。
天风证券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尽管港股近期走势差强人意,但港股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数据显示,公募港股通持股大幅增长,可比股票资产中占比28%,较理论上限仍存较大提升空间,有望逐步成为南向资金的主导力量,推动内资进一步增配科技行业。在监管政策落地、业务拓展和业绩兑现层面的担忧有所缓解后,商业壁垒稳固、基本面稳健的科技龙头估值优势将逐步显现。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恒生科技指数吸纳优质中概科技股,作为“新经济”的代表,为投资者提供参与一揽子港股科技龙头的工具。腾讯、阿里、美团、联想、小米、快手、百度、哔哩等国内新经济龙头已经齐聚港股,港股俨然成为中国新经济桥头堡。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