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8 16:57 | 来源:南方财富网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提到,我国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投入方面经历了以交易无纸化为重点的电子化阶段、以业务线上化为重点的互...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提到,我国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投入方面经历了以交易无纸化为重点的电子化阶段、以业务线上化为重点的互联网证券阶段,目前正处于向数字化转型阶段。数字化转型既是提升证券服务质量的助推器,也是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而在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的新形势下,推动证券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是推动我国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尽管证券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我国银行业或境外领先机构相比,在数字技术应用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是证券行业整体实力较弱,创新力量相对集中在交易所和大券商;二是对证券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人力、资金投入不足。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总投入达1770.9亿元,银行业整体技术投入达1214.8亿元,占比68.6%,金融科技投入及创新应用领跑其他金融机构。在技术人才方面,2019年底,证券行业信息技术人才占行业注册人员数量的3.75%%,而国外很多资产管理机构科技人员占比达30%以上。三是试错成本高。证券公司在强监管之下开展业务运行和信息系统建设,面对新技术,往往只能在测试环境试错;四是证券科技的运用和创新主要集中在传统业务转型,缺少针对金融产品、金融交易技术的创新。
传统测试需要海量的人力进行源代码和数据分析,算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深质保工程师可能也难免会犯错。由于数据过于海量和庞杂,测试人员可能会疏忽软件的质保,进而遗漏一些关键漏洞,而这些漏洞可能会导致出现黑天鹅事件,甚至对证券企业带来致命威胁。
比如去年9月,深圳市证监局发布监管通讯称有券商委托开发商升级其“快速交易系统”时出现缺陷,导致13名机构客户逆回购交易资金透支,合计超过11亿元。深圳市证监局提醒公司应当加强对关键信息系统变更过程中测试、上线等全流程的管控,严防因系统缺陷导致账户透支、交易阻塞等问题,引发信息安全事件甚至流动性风险。
陈冠诚表示眼下有些券商有多个App端产品以及PC端系统,产品功能不仅局限于交易工具、资讯平台、社区互动需求也越来越普遍。
不少券商测试团队人数规模超过50人,但是测试成本、测试效率和质量的性价比不高。而在现实应用中,券商又往往面临着产品迭代周期短、需求不确定度高等问题,由于测试不够专业导致后续质量问题并不少见,影响用户对证券交易所的选择,进而导致对证券公司的出现信任危机。
此外在证券软件和系统测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割裂问题。陈冠诚透露在测试资产管理存在着测试过程资产管理问题(测试的过程资产、结果资产分散;数字化程度低,难以整合和拉通,也难以作为测试优化改进的依据)、测试质量问题(测试结果不可信;测试结果无法反应软件风险)、测试效率问题(测试执行时间长;测试结果反馈慢)等等,这些都是测试管理数字化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