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定价、碳金融、碳投资 中外大咖的发言亮了

2021-05-31 09:26 | 来源:上海证券报 | 作者:李苑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应加快投融资结构低碳转型的步伐。要持续扩大绿色投融资占比,制定碳中和的计划,通过产品、服务、创新,帮助股东、客户、供应链上下游来实现节能减排。...

        碳交易、碳定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气候投资前景如何?在5月29日至30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 春季会议上,中外权威专家就这些热门议题进行了探讨。

碳定价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表示,中国在碳定价或者碳相关的政策是不断严格的。而碳定价可能在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碳中和本身系统性、引领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的。此外,碳定价的机制本身并不完全是一个自由市场的机制,而是人为的市场,无论是总量的设定,还是它减排的速率和方向都需要确定成本。

        王毅建议,中国碳市场的建设要从目前的配额以及整个交易过程中碳价的走向等做更好的分析;要逐步明确宏观政策,包括明确碳排放峰值和明确行业政策等。

        IFF副主席、摩根士丹利全球副主席、意大利前财长多梅尼科·西尼斯卡尔科表示,进行碳定价实际上比碳税容易执行,更加长期的投资活动需要有更加稳定的定价作为基准。他还建议中国可以考虑借鉴很多国家已有的经验,未来采取碳定价和碳税同时搭配进行的模式。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认为,中国市场需要一个有效性、流动性、稳定性,具备广度、深度和弹性的,能够反映边际减排成本,反映外部性成本的碳价格信号。

        谈到具体的碳交易,IFF学术委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元丰设想把碳交易个人化,他说:“随着系统不断完善和成熟,我们可以有更多个人的和中小企业的碳交易,从而让他们亲身了解哪些是高碳,哪些是低碳,最终使其自主进行节能减排。”

发展可持续金融是大势所趋

        国际能源署表示,到2030年全球对能源项目的投资将增加一倍以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也预测,未来的30年碳中和将为中国带来上百万亿元的投资机遇。

        “全球可持续金融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现阶段还受到规则标准不统一、市场机制不完善、产品创新不充分等方面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刘金建议,全球金融机构应该共同负起责任,制定兼顾各国发展需求的标准;积极培育可持续金融市场,将更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行业纳入可供交易的行业范围;创新可持续金融信贷产品,推进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创新预期收益抵押、股权质押等方式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绿色权益抵押质押贷款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表示,应加快投融资结构低碳转型的步伐。要持续扩大绿色投融资占比,制定碳中和的计划,通过产品、服务、创新,帮助股东、客户、供应链上下游来实现节能减排。

气候投资正在成为主流

        在IFF理事、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看来,气候变化现在正成为一门好生意,中国将成为气候商业热潮的核心,不仅因为中国的排放规模创造了机会,而且还因为中国正在成为创新绿色金融和清洁技术的领导者。

        IFF 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认为,碳中和是一条又长又宽的赛道,很可能像“数字化”一样让整个中国各个领域焕然一新,面对这样的经济社会变革,作为投资机构需要有长远目光、做长远规划,这样才能抓住机遇。

        一个普遍的业界共识已经形成,“碳中和”未来的投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农业,要抓住历史性机遇,就必须深入这些领域寻找下一个风口。

        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建议人们更多关注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公司治理以及技术导向方面的趋势,中欧正在联合制定《全球绿色投资指南》,为将来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2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