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0 11:15 | 来源:中国基金报 | | [资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港股三大指数全线高开,恒指高开0.2%,恒生科技指数涨0.24%,恒生国企指数涨0.24%,能源、汽车股涨幅居前。不过,开盘后港股市场呈高开低走,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迅速扩大到1%...
大家好!一起来看上午市场的开盘情况~
8月30日上午,上证指数低开0.02%,创业板指跌0.01%,各主要指数以低开为主。煤炭、农业板块回调,空气能热泵概念持续发酵,半导体、锂电池题材相对活跃。
港股三大指数全线高开,恒指高开0.2%,恒生科技指数涨0.24%,恒生国企指数涨0.24%,能源、汽车股涨幅居前。不过,开盘后港股市场呈高开低走,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迅速扩大到1%,携程集团、万国数据跌超4%。
比亚迪股份开盘涨超2%,领涨蓝筹股。但在市场整体下挫之际,比亚迪股份跌超1%。比亚迪电子跌超7%,且跌幅不断扩大。
商品市场方面,国内商品期市开盘多数下跌,黑色系领跌,焦煤跌超3%,焦炭跌超2%,螺纹钢、铁矿石、热卷跌近2%;基本金属普跌,沪镍跌超2%,沪锡跌近2%,沪铝、沪铜、国际铜跌超1%;能化品走高,苯乙烯涨超3%,原油涨超2%,低硫燃料油、乙二醇涨近2%;动力煤涨超5%。
光伏储能板块调整
禾迈股份大跌近15%
8月30日上午,光伏储能板块出现调整,禾迈股份、昱能科技双双出现大跌。
其中,禾迈股份开盘即出现大跌,跌幅一度逼近15%。不过此后跌幅有所收窄,截至发稿股价1079元,跌近10%。作为A股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千元股”,这样的跌幅令投资者大呼“吃不消”。
公开资料显示,禾迈股价主营业务是光伏逆变器等电力变换设备和电气成套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
昨日晚间,禾迈股份发布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61.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56.50%。基本每股收益3.60元。
东方证券此前研报指出,推测微型逆变器在分布式市场中依靠其安全性、发电效率、可靠性以及灵活性等方面的优点叠加全球光伏组件级电力电子安全要求持续深化,微型逆变器于分布式光伏市场渗透率有望由9%提升至19%,预计2026年,微型逆变器年出货量有望达33GW.
同为储能板块的昱能科技也在上午出现大跌,跌幅一度近10%,截至发稿股价684.61元,跌5.77%。
手游概念股异动拉升
北纬科技再度涨停
8月30日上午,手机游戏概念股异动拉升,北纬科技涨停,冰川网络一度涨超9%,汤姆猫、中青宝、奥飞娱乐、掌趣科技等个股涨幅居前。
近期,北纬科技走势颇为优秀,4个交易日内录得3个涨停,累计涨幅为23.99%,累计换手率为75.36%。最新A股总市值达41.17亿元,A股流通市值33.14亿元。
8月18日北纬科技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7.05%,实现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60.06%。
煤炭板块陷调整
电投能源跌超7%
8月30日上午,煤炭板块开盘领跌,截至发稿板块跌超3.7%,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在首位。
个股方面,电投能源跌超7%,山西焦煤、山煤国际、冀中能源跌超5%,开滦股份、兖矿能源等跌幅居于前列。
由于昨日煤炭股午后持续走高,今天上午板块调整也符合市场预期。消息面上,国际能源署(IEA)近日表示,由于其他煤炭生产国在取代俄罗斯的产量方面面临限制,煤炭期货市场的价格表明,市场紧张状况预计将持续到明年很长时间,甚至更长时间。IEA预测称,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将达到约80亿吨,比上年增加0.7%。而2023年则很可能创出历史新高。
首创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旧能源有新格局,全球煤炭价格中枢上涨。一方面,“俄乌冲突”煤炭成为抢手货,供需关系转变2022年缺口显现。另一方面,地缘政治、供需区域错配不断冲击煤炭贸易格局。此外,同等发热量下,煤炭价格相较天然气和石油更为低廉,煤炭性价比优势凸显,存量博弈之下煤炭价格高位可期。
2022成都车展暂停举办
8月30日凌晨,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通告称,第二十五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暂停举办。
根据2022年8月29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全面加强社会面疫情防控的通告》第七条规定:严格控制人员聚集,停止各类聚集性活动。
该通告自2022年8月30日零时起施行,暂定实施5天,后续将根据疫情进展和防控需要作动态调整。
第二十五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从通告发布之日起暂停举办,后续安排另行通知。
陕西回应卖20元芹菜被罚6.6万
据新华视点,售出4板过期4天的酸奶退货后被罚2万元,卖出5斤超标芹菜收入20元被罚6.6万元……近日,有记者跟随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六督查组在陕西督查发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一些行政处罚存在“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影响了小微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
“小过重罚”现象突出
个体户罗某和妻子贺某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经营一家蔬菜粮油店。2021年10月,罗某在某农贸市场从一农户手中购进7斤芹菜,其中2斤被榆阳区市场监管局提取检验,剩余5斤以每斤4元的价格售出,共收入20元,纯利润不足10元。
约1个月后,夫妇俩接到市场监管部门反馈,称该批芹菜有一项指标超标。因售出的芹菜已无法追回,且夫妇俩无法提供供货方许可证明及票据,不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未履行查验义务,榆阳区市场监管局决定对其处以罚款6.6万元。
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
处罚力度与业绩考核挂钩
罗某夫妇的蔬菜粮油店位于榆林市某农贸市场,督查组实地走访发现,市场内仅有靠近入口的十来家门店在正常营业,其余门店均大门紧闭。该农贸市场管理员常某说,受疫情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商家的生意并不景气。
贺某说,她和丈夫的经营行为确有瑕疵,但6.6万元的罚款数额过高,他们一年的纯利润只有七八万元,“交完罚款等于一年白干”。
督查组认为,在经历三年疫情、大量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处罚方式从严从重,不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助企纾困的效果。“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细,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督查组介绍,一些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较早,未经及时修正,存在处罚内容宽泛、表述抽象、缺乏客观标准等问题。一些地方执法人员利用自由裁量权,执法随意、处罚严苛、过罚不相当的现象十分普遍。
其二,处罚力度与业绩考核挂钩,倒逼从严办案。督查组发现,在食品安全领域,有关部门存在以办案数量和罚款规模进行考核的现象。
其三,对行政处罚执行权缺少有效制衡。督查组介绍,行政处罚案件由本机关立案、本机关调查取证、本机关负责人做出处罚决定,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进行监督检查,权力过于集中。小微市场主体虽可提出行政复议,但很难获得改正。同时,行政诉讼程序复杂且耗时长,小微市场主体难以承担相关成本。这一切造成对小微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不够。
审慎监管细化量化处罚标准
榆林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卖出5斤超标芹菜被罚6.6万元确实属于“过罚不当”。
督查组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市场监管部门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更应该承担起保护市场主体的职责。对于有违法行为特别是轻微违法、初次违法的市场主体,不能过度惩罚,而应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