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上市城商行分行行长表示,总行对分支行的管理和考核确实是一门艺术。“好比我今年的不良率是0.5%,其实已经非常好了,但总行可能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下压,但这和去年往下压的难度已经不一样了,硬压的过程中可能会酝酿其他的风险。”
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掩盖不良贷款的处罚公开后,银行分支行经营与治理话题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向1000多个空壳公司授信掩盖不良,形成分行的系统性风险,总行肯定有责任,但是总行对分支行的管理和考核确实是一门艺术。”某上市城商行分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多名银行从业人士反馈,不良率直接与利润挂钩,是一个较为关键的指标,一些银行总行对分行的考核存在“过度要求”从而引发负面效应。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能对分支行做出全方面的引导和评估,也会给分支行留出取舍空间,但全面考核体系的设置,也意味着指标间的“跷跷板”效应增强,“实际上考核越严密,分支行拿到的钱越少。”
一名股份行分行对公业务人士甚至用“子公司”来形容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的地位。“实际上银行还是分行在前线拼杀,包括薪酬、待遇基本上是自己在负担,分行和总行的关系,主要是分行向总行要资源。”
“不良”压力尚未褪去
多名受访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不良掩盖方法并非独创或孤例,但如此规模可谓“骇人听闻”。
上述股份行分行对公业务人士表示,以中部某省为例,银行通过给A企业授信,让A企业消化B企业的银行不良贷款,一般授信规模是不良贷款规模的3-5倍。这意味着,实际上银行花费了大量表内资源(风险占用)掩盖不良。这在货币宽松时期可以较快推进,但在当前银行信贷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即使不考虑合规性,也已经难以为继。
上述股份行人士观察该省银行业情况发现,在此前不良爆发时,已经有一批不良被总行集中核销,后续的爆发则更多依靠分行自身消化。就实际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规模(超百亿元)而言,分行处理起来必须“化整为零”,逐步推进。“按照监管的要求,不良全部洁净出表是不可能的,对利润的冲击太大。”
根据《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违规掩盖或处置不良资产的具体行为包括:资产质量分类严重失真,或人为调整分类掩盖不良;违规通过重组贷款、虚假盘活、过桥贷款、以贷收贷、签订抽屉协议或回购协议等掩盖资产质量;通过各类资管计划违规转让等方式实现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或虚假出表等。
从分行角度看,上述城商行分行行长表示,在不良率的考核上,不排除有的总行在制定指标时会“过于主观”。“好比我今年的不良率是0.5%,其实已经非常好了,但总行可能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下压,但这和去年往下压的难度已经不一样了,硬压的过程中可能会酝酿其他的风险。”
有国有大行分行人士表示,现在分支行行长(一把手)有三年一轮的制度性安排,新行长到任往往会对存量授信业务进行一轮梳理。
“一般来讲,行长不会一个人调动,会有一些主管和客户经理跟着走,客户也很可能跟着调整。从原行长的角度,他会想把好的企业资源带走;从新来的行长角度,他认为有问题的客户,不会续签,同时也会和上级提出权责划分的提议。”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
指标和权限
上述股份行人士笑言:“浦发出事后我做的一笔业务已经被上下检查过4遍了。”
在强监管背景下,各家银行的风险排查纷纷趋紧,分支行业务权限上收也呈普遍之态。
上述国有大行分行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该市级分行上千万规模的授信方案要经过省级分行两道评估才能生效;放款时,在落实担保和抵押条件上,要平行市级分行进行交叉评估。
“也有客户抱怨我们为什么这么慢,说其他银行都批出来了,为什么我们不行,客户维护的难度增加了,”该国有行人士表示,“但制度层面设计好了,个人的责任更小了。”
上述股份行分行人士则表示,该行中长期贷款授信权限普遍上收至总行。 “总行批不批,能不能快点批,这也考验分行和总行各条线的关系”。
另有银行人士反馈,该行采用总行人士派驻分行的模式进行审批。“但是就业务论业务,还是可以协调和沟通的。”
就2018年的新指标,多名受访银行人士提到了存款指标压力颇大。
近期,招商银行多款定期产品利率大幅上调,182天定期存款由基准利率的1.3%上浮至4.25%。高息存款产品竞争愈发激烈。一组可以参考的数据是,据央行上海总部统计,2017年上海地区存款余额同比增加仅1.8%,全年新增贷款同比少增4800亿元。从存款结构来看,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增加较为明显。
“从今年指标来看,对基础客户比较重视。”上述国有大行分行人士表示,就手段而言,该行2017年尝试过一定规模活期存款(连续90天在账上)享受3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的活动,但由于成本太高最后停止。目前,主推小商户二维码支付,即通过在银行开户获得小微和个体经营客户交易资金的沉淀。
“我们也在推,但是我个人不看好,”上述股份行分行人士表示,“假设一个客户经理一年500个二维码指标,一天跑下来二三个,我半年时间没有了。然后这些小微客户的定制要求多,一年下来的流水就几万,十几万,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银行不断精细化管理趋势下,总行和分支行的资源配置和博弈还在继续,特别是“指标”体系设计,愈发显现出技术性。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