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悄然生变:缩短期限成T+0 拉长期限匹配非标

2018-04-27 09:50 | 来源:未知 | 作者:杨晓宴 | [银行]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或高调,或低调,银行理财的未来样子终要显现。尽管资管新规还未正式下发,但银行理财已悄然生变。
 

    或高调,或低调,银行理财的未来样子终要显现。尽管资管新规还未正式下发,但银行理财已悄然生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长期观察和采访,仅从产品期限上来看,目前银行理财期限既有缩短,也有拉长。就“非标”而言,银行的资产、资金期限匹配尝试已经展开。
 
  期限更短、更长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期限6个月以内的占比在80%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开放式”(期次滚动型),比如一个月开放一次,每次预期收益或业绩基准报价都不一样,但主要根据市场资金松紧定价,而非投资端实际收益。
 
  根据资管新规的框架,银行的调整呈现两个方向。其一,开放式产品进一步缩短开放期,做成T+0形式,与货币基金相似。
 
  某股份行资管部人士4月24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类产品定位为现金管理工具,相对市场上已有的货币基金更有优势,一是做到真正赎回T+0(但也有赎回金额限制),二是目前投资范围相对更灵活,可提供同类型相对更高的收益。至于更高的收益具体从何而来,该资管部人士拒绝透露进一步信息。也有银行同业表示持观望态度,需要新规进一步明确要求。
 
  调整的另一方向,则是拉长产品期限。理财余额位列前两位的工商银行(5.950, 0.00, 0.00%)和招商银行(29.100, 0.30, 1.04%)明显走在行业前列。4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两者手机银行发现均有多款三年期以上(含)产品。
 
  以工行为例,一款期限为2530天的封闭式产品(接近7年)资料显示,除另有约定,客户不得提前终止,业绩基准为6.2%,销售费和托管费为0.72%。每年现金分红一次。
 
  招行一款期限为1092天的封闭式产品(近3年),预期最高年化收益5.2%,超出部分全部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费率总计0.32%,本金及收益到期一次性支付。
 
  银行业资管人士普遍评价“客户基础好的银行就是这么任性”。“产品时间越长,就可以真的去做资产配置,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各种资产的配比。”某股份行资管人士25日表示。
 
  “非标”期限匹配的出路
 
  根据资管新规意见征求稿,封闭式产品投资“非标”和未上市公司股权及其收益权的(包括间接),到期或退出日不得晚于产品到期日;开放式产品不得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及其收益权,投资“非标”的到期日也不得晚于最近一次开放日。
 
  期限错配要求可谓“十分严格”。在此背景下,银行的期限匹配尝试已经展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银行理财产品推介材料显示,该产品投资的是一只主体评级AA的私募债,剩余期限有2年(共存续4年),与产品期限完全对应。该债券票面利息为8%,扣除管理成本和增值税后,预计投资者收益为7.3%。认购门槛为1000万元,需要客户出具委托函认购该债券。
 
  4月25日,两名股份行资管人士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非标”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单一信托的传统方式进行解决,且已经有银行将存量“非标”参照信托结构和营销方式设立新的期限匹配产品进行对接。
 
  “比如一个一年期,或者三年期的优质资产,还是会有市场空间,加上我们根据利率走势定价,有的客户有对长期限产品还是有需求的。”上述股份行资管人士表示。
 
  就存量“非标”而言,一名银行业资深资管人士4月25日表示,银行也可以尝试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转标”。多名受访银行资管人士均提及,新监管形势下ABS无疑将走热,但预计主要依托主体信用,而非真实项目现金流的思路。
 
  上述股份行资管人士还表示,纵观海外资管业经验,特别是主权基金和养老金等长期限资金而言,包括房地产基金在内的另类投资本身也是重要的一项配置。随着国内影子银行风险的化解,未来或许可以再进行探索。
 
  估值问题待解
 
  对于业界转型必提的“净值化”,其核心问题是估值方法,但目前尚不清晰。
 
  据上述银行业资深资管人士,会计准则对于金融企业的估值确实有完整规定,但对于金融产品目前还有一些地方尚待明确。比如,按照投资目的,是持有到期还是可交易,可以分别使用成本摊余和市价法,但如何来动态判定持有到期和可交易,怎么来判定“实质”,需要更具操作性的细则。
 
  对于银行而言,目前最担忧的问题在于,产品净值化后,净值波动很大,引发客户“用脚投票”;且一只产品引发客户对收益的不满之后,还可能累及其他产品。
 
  不过,不同银行的客户基础不同,面临的转型难度也不同。特别是此前主要依靠高收益吸引客户,做大客户规模的银行,转型之际可能面临较大的客户流失。
 
  理论上,越是资产和资金期限匹配,而资产本身有确定固定收益的,越可以用摊余成本法来公允反映资产价值,这也是为什么银行方面表现出拉长产品期限的冲动:从估值出发,可以减少产品净值波动,而阻力则来自客户的“不接受”。
 
  4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上述业绩6.2%的七年期理财产品咨询投资人意向,大多回复“时间太长”、“收益太低”。不过,多名受访投资人亦提及,如果理财产品能够流转,会增加购买吸引力。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0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