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个月,私募债的负面清单正式出炉。
5月11日,证券业协会发布修订后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承接负面清单指引》,继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从修订内容的关键点来看,其中监管提高发行人违规成本,对于财务会计文件存在虚假记载的发行人禁止发行私募债,禁止发行时长从12个月延长至24个月;强化募集资金投向,拒绝用途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强调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负面清单的发布,项目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在监管收紧的环境下,预计私募债规模还会继续下滑。
负面清单新增“红线”
5月11日新修订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承接负面清单指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出台,这是自2015年发布后第一次修订,早在2018年1月证监会已对此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之前私募债发行市场存在乱象,比如圣达威欺诈发行,这次修订根据市场变化,把准入条件和发行人违规成本提高,可以有效防范债券风险。” 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投行债券承揽人士分析表示。
同时,此次修订还将前期监管实践以及政策文件明确的相关监管要求纳入负面清单。
从严监管在多个方面均得到了体现。公开资料显示,对于公司财务会计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或公司存在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的发行人,禁止发行债券期限由12个月延长至24个月,体现出违法成本被再度提升。
监管层还将“最近6个月内因违反公司债券相关规定被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采取纪律处分的发行人”新纳入负面清单。
同时,监管层把存在“违规担保行为”“被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发行文件虚假记载“的发行人拒之门外。具体而言,为“存在违规对外担保或者资金被关联方或第三方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等方式违规占用的情形,仍处于继续状态”“因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被有权部门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失信生产经营单位或者其他失信单位,并被暂停或限制发行公司债券”“本次发行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
此外,在财务报表上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在“最近两年内财务报表曾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条件,即“最近两年内财务报表曾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且保留意见所涉及事项的重大影响尚未消除”。
在募集资金投向方面,监管层强化对债券募集资金的规范管理。“募集资金用途是近年来监管层每次现场检查时重点检查的事项,这次负面清单对资金用途起了很大的约束作用。”前述深圳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谈道。
据了解,防止“脱实向虚”,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此次修订新增了规定“除金融类企业外,本次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为持有以交易为目的的金融资产、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或本次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为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同时监管层还强调募集资金投向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方向,新修订的负面清单,新增“募集资金投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
违约潮下发行萎缩
近期债券违约事件频发,负面清单的修订无疑给市场注入强心剂——监管层在私募债业务前端将进一步把控风险。
今年连连爆出的违约事件中,比如富贵鸟发行的“16富贵01”、中安消发行的“15中安消”、神雾环保发行的“16环保债”均为私募债;债券余额分别为13亿、5亿、4.5亿。
此外,截至5月14日,2018年以来共有23只私募债出现主体评级下调,涉及12家发行人,比如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被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从年初连续下调评级,直至BBB-,盛运环保在一个月内从AA-被下调至BBB-。
对于本轮违约潮,天风证券固收团队分析师孙彬彬5月13日表示,前几年金融环境较为宽松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高,对低资质企业具有更高的“包容性”,这些企业的债券、非标等融资渠道较为畅通。但是较为丰富的融资来源,并不一定会让企业经营得更好,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过度杠杆经营”。
而金融环境转向去杠杆、强监管时,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对风险的防范心理大幅提高,债券市场融资通道明显收紧;另一方面,监管政策全面封堵各类表外和非标通道,非标转标过程中,非标债务滚续难度上升,企业需要依靠表内或者自身经营现金流对接到期债务。
当这些高度依赖债券融资的低资质企业难以保持“借新还旧”时,信用风险事件就发生了。
如今,新修订负面清单则提高发行人的准入条件,提前把握风险;这对券商而言无疑会再度提高承揽标准。
广州一家券商债券承揽人士5月13日告诉记者,“私募债业务最近几年已经不好做了。第一发行成本比较高,尤其对于低评级发行人;第二监管要求很严,一直强调控风险,这次负面清单事实上也提高了券商承揽的门槛。”在他看来,私募债扩容大时代一去不复返。
根据wind统计,截至5月14日,2018年的私募债发行230只,相比2017年同期的213只出现小幅下滑;发债规模为1707.05亿元,较去年同期1827.32亿元减少6.58%。
但若把时间对比的周期放得更长,就能体现私募债规模在近年来出现的锐减。数据显示,在2016年同期,这组数据分别达到482只与5393.23亿元。
随着监管环境持续从严,前述业内人士均表示,未来私募债规模还会继续下行。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