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事,选金一”,国内著名女演员宋佳的这句广告词相信很多人都听过。2017年和2018年两度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的金一文化(8.990, 0.00, 0.00%),近来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上市4年分红1个亿、却从市场圈走30多亿,高比例质押下股价爆仓停牌前多名高管和大股东突击减持,10亿元增持承诺未履行反而先减持套现5000多万,还涉嫌对监管层和投资者“欺上瞒下”,其中每项都足够令投资者气愤,而金一文化似乎全占了。
记者梳理金一文化近期频频发生的状况,带投资者看一看这家“央视国家品牌计划”企业,停牌背后的事。
上市4年分红1亿圈钱30亿 28亿商誉一分不计提
金一文化原主营业务是贵金属工艺品生产销售,2014年1月在深交所挂牌。如果详细梳理公司上市4年来的沿革,可以说公司发展一路靠的是多达10多起的并购、以及随之而来的发债和股票增发。
记者统计发现,金一文化从2014年IPO募资算起4年时间内,共从市场募资30.9亿元,包括约12亿的股权融资和近19亿的债券融资,其中已兑付的债权融资5.5亿。而同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和为5.78亿,向投资者累计分红金额刚1个亿。向市场索取和对市场的回馈完全不成比例。
此外,截至停牌前,金一文化的总市值不过75亿,而由于连年并购产生的商誉高达27.8亿,并且截至2017年末,尚未看到公司对这些高额并购有任何减值计提准备。一旦未来众多的并购对象有出现任何经营风险,将毫无对冲措施,直接影响公司业绩。
由于公司的经营得不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自2015年股价触及历史高点以后,便一路向下,终于引发了这次爆仓“危机”。
承诺增持却暗自减持 大股东爆仓前竞相出逃
由于公司主要股东和高管多数都已将所持股票高比例质押,随着股价的持续下跌,质押带来的爆仓压力与日俱增。
为应对这种局面,除了不断“适时”停牌公告收购资产外,2017年11月10日,金一文化还披露了公司高层的增持计划,明确提到“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0亿元”,实施期限是“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之日起一年内”。
不过,广大投资者等来的不仅不是增持,而是各大股东“暗地里争先恐后”的减持。
就在5月28日下午,金一文化投资者说明会召开之前的连续几天(24日至28日),包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高管及其控制的相关账户争相减持,甚至有大股东(陈宝祥)在24日卖出时,“忙中出错”,卖出时还同时误操作了买入。减持套现的急切之情可见一斑。
各股东和高管在短短3个交易日中,卖出金额达5000多万元,直至把股价砸穿质押平仓线爆仓、股票停牌后才收手。
令投资者愤怒的还远不仅于此。
就在5月28日当天的投资者交流会中,当问及董事长如何维稳股价、是否考虑增持时,公司仍在强调“增持事项会按照相关承诺进行”,竟然只字未提已然减持的事实。
直到停牌之后的一个交易日(5月30日),才公告多位高管早在一周前就已开始的减持行动。当然,投资者看到减持公告时,早已失去了补救的机会,股票已经停牌。
“欺上瞒下” 股价临爆仓前仍涉嫌愚弄监管
金一文化不但对下“欺瞒”投资者,连对上回复监管层的公开问询,似乎也是“睁眼说瞎话”。
5月26日披露的《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中,金一文化对监管层关于股票质押平仓风险的问询答复里公开表示,“截至2018年5月24日,已采取补仓等多项应对措施,质押的股票不存在被平仓的情形”,更是绝口不提多名高管从2天前(24日)就已开始的巨额减持。
随后,在26日公司的回复公告后仅一个交易日,股价便跌穿平仓线停牌。
实在不知道公司采取的“多项应对措施”到底是什么,在股价离平仓实际仅一步之遥的时候,公司所谓“不存在被平仓的情形”的理由又从何谈起。
实际上,监管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对金一文化的关注和问询一直不断,甚至在最近一次5月26日的《关注函》中明确质疑公司“是否存在虚假停牌、忽悠式重组的情况”。
看来监管层当时应该已经觉察到公司的问题相当严重了。
面对屡次“失信”于监管层和市场投资者的金一文化,不知道公司将如何应对这次的重大危机。根据公司最新公告,本次触发爆仓后的复牌时间最晚不超过6月5日,留给金一文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