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10:27 | 来源:未知 | | [基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收益冠军和规模之王,永远是年终盛典上万众瞩目的主角。
离2018年结束仅剩一个半月,本该是大局初定之时,基金管理规模榜单(剔除货币基金)却因突然爆红的ETF出现了极大的不可预测性。“规模创历史新高”、“份额日增过十亿”,基金公司对ETF的宣传也如火如荼,一场关于管理规模的排名战在岁末年关正式打响。
乘ETF破局争上游
今年以来已有超千亿资金流入ETF,其中10月至今增长超400亿元。协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全市场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3.36万亿元,剔除货币基金的8.26亿元后,全市场非货币基金资产合计5.1万亿元。虽然ETF四季度的增量在全市场的资金存量面前如沧海一粟,但这一增量已足够改变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格局。
根据中国银河(7.390, -0.06, -0.81%)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管理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之间规模差距在22亿元至313亿元之间不等,这千亿资金的流向对排名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最典型的如博时基金,仅凭10月成立的央企结构改革ETF带来的超240亿元的资金增量,其就有潜力进入前五。此外,凭借10月初新成立的60亿规模的地方债ETF,海富通基金今年也有机会连升五位。
Wind数据统计显示,基金管理规模前十的公司中,南方和广发的非货币ETF产品数量最多,中银基金在非货币ETF领域的产品暂时空缺。而就规模而言,华夏今年成为市场上首家权益ETF规模过亿的公司,Wind数据显示,仅华夏上证50ETF、华夏沪深300ETF和华夏央企结构调整ETF三只产品,截至三季度末其总规模就已超过770亿元。
此外,证监会数据显示,各大公司上报ETF的速度在加快。截至11月2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共受理了各大基金公司上报的48只ETF或ETF联接基金产品,与往年隔三差五才有ETF及相关产品上报不同,截至11月2日,今年以来除3月外各月份均有ETF产品上报。
估值低不是买买买的唯一理由
今年初市场曾出现几只爆款产品,那时申购主力军是个人投资者。现在接近年末,又出现了一波首募规模较大的新基金,而此轮的主力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通常被视为是理性资金,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ETF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在参与,这个时点下这类基金份额大涨主要原因是估值低,机构投资者出手“捡便宜”。
此前有基金经理开玩笑,“以现在的市场估值,很多好票都是白菜价,买股票就跟捡钱一样。”虽然这话有些夸张,但是“市场估值接近历史底部”的确是各方做出抄底判断的重要依据。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徐猛表示,资金持续流入ETF,主要是随着市场的持续下跌,部分指数的投资价值凸显,虽然短期内市场仍可能受到低迷市场情绪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市场已经具有很好的配置价值。
然而,如果只是因为这个时点便宜,投资者完全可以直接参与个股或者买权益类基金进入市场,为何独独ETF火爆全场,可见估值低并不是唯一理由。
炒股不如买基金。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事业部总经理许之彦认为现在做个股的难度远远高于前些年,而相对于判断个股的情况,判断指数和行业板块的变化显然是更为容易的。
超额收益获取难。徐猛认为,随着投资者结构变化,投资理念进一步国际化,A股市场的有效性提高,主动基金战胜指数的难度加大。许之彦也表示,监管环境的改变使得机构投资人在A股中的占比增加,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指数化投资将成为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ETF凭借运作透明、风险分散、交易灵活的优势,成为了众多机构加仓A股的首选标的。
ETF方便透明最灵活。西南地区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告诉理财不二牛(ID:buerniu5188),ETF灵活成本也较低,被很多机构投资者认为是一个简单方便的投资工具。“普通权益基金会比ETF更依赖基金经理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机构需要花费时间去了解基金经理的风格偏好、过往业绩、擅长领域等各种信息,而用ETF直接跟踪指数,即便有偏离但也是能够得到控制的。因此,在市场估值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更愿意直接跟着指数走,做中长期的指数交易。”
此外,国家队资金入市方式改变和机构投资者的扩容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华南一位证券分析人士认为最近ETF规模骤增,与国家队资金入市方式改变存在一定联系。此前传出五只国家队基金离场的消息时,证监会表示,相关机构持有的股票不但没有减持,反而有所增加。后有消息证实,汇金、社保等三季度申购了上证50、沪深300、中证100、创业板等多只ETF。与此同时,FOF也开始在国内起步。去年底,以基金为主要投资标的FOF产品开始运行。通过翻阅已成立的几只FOF中报,不少产品的投资基金明细中有商品ETF(黄金ETF)和股票ETF的身影,有的甚至是重仓。
昙花一现还是发展序章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是ETF史上发展最快的一年。
虽然2004年国内就发行了第一只ETF产品,但在最初的5年间只有9只ETF且均为股票型。至2012年出现首只QDII型ETF、2013年出现首只债券ETF和另类投资ETF,ETF数量逐渐增多,产品逐渐丰富。截至11月12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ETF已达29只,创历史新高。
和国内其他品类相比,ETF今年发展很快,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叶武在2018另类投资中国峰会上表示,最近十年全球ETF都在飞速发展,截至2018年9月,全球ETF产品数量从1618只增加到5714只,资产规模总额从2008年底的7160亿美元上涨为50920亿美元,十年间年复合增长率约21%。而据媒体报道,贝莱德总裁拉里·芬克认为,ETF规模将在未来5年内增长到12万亿美元。
如果估值低是今年国内ETF快速增长的一个契机,那当市场反弹向上,ETF是会保持动力勇往直前,还是昙花一现归于平淡?多位业内人士相信,未来ETF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从投资者结构角度,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罗文杰认为,长期来看,随着A股市场的逐渐成熟,养老金、公募FOF及银行理财入市,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投资风格日趋理性,ETF跟踪精准、交易便捷、持仓透明的优势会更加受到投资者的青睐,ETF作为工具化投资标的,前景不可限量。
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改变的同时,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容。徐猛认为如保险机构、养老基金、FOF等长期资金的壮大,将为ETF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认为投资者越来越重视资产配置,而资产配置需要风险收益特征鲜明的底层资产。ETF产品由于成本低、透明度高、交易方便成为底层资产的首选。“基于这些判断,我们预计国内ETF将迎来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ETF的规模只有四五千亿,相比国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许之彦表示,随着A股纳入MSCI,境外资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对A股的定价估值体系也带来了明显变化,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指数化投资将成为重要方向。
临近年底,各大基金公司火力全开,而今日市场上又传出有一天募资超200亿的指数基金成立。今年的基金管理规模格局如何变化,又是否会有黑马杀出?牛妹也将持续关注。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