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可以在城市买房落户

2018-12-05 10:23 | 来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房地产]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2月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四展区“历史巨变”中心展区内,市民在老物件展区拍照留念。

       12月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四展区“历史巨变”中心展区内,市民在老物件展区拍照留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每一座城市、每一处乡村、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最近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得到集中体现。
 
  展览的第四展区名为“历史巨变”,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重大举措,呈现了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对外开放、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
 
  “历史巨变”展区让这些“巨变”可视化。展区从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及改革成果等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的变化。从中国经济总量排名,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攀升,再到曾经人们日常生活的“三转一响”,让观众从宏观到微观,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
 
  现场“三转一响”打开回忆大门
 
  墙角的大白菜,平板车上的蜂窝煤,屋顶上的鸽子笼……这些老北京(楼盘)四合院里最常见的物件儿,通过微缩模型的方式,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历史巨变”展区第四单元。这个模型由中国传媒大学宋东葵、谭泽恩两位老师带领13名学生历时3个月时间制作,在展区里,“四合院”周围长时间围满了观众。
 
  “我小的时候,住的就是这种房子。”第一次来看展的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张女士每天一出门,看到的就是模型里的景象,同住一个院子里的邻居每天都能说得上话。“不像现在,都住上了楼房,邻里之间没有太多交流。一看见这个模型,小时候的回忆就都浮现出来了。”
 
  “这是永久牌自行车,这是录音机。”在“三转一响”展区前为观众介绍展品的机器人豹小秘,也是“历史巨变”的展品之一。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豹小秘在现场为参观者提供智能引领、服务接待、讲解咨询等服务,可以流畅地响应用户在问询、导览、导购等方面的需求。
 
  “三转一响”展区同样是“历史巨变”的热门展区。“三转一响”,又名四大件,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个名词,指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以“三转一响”开头,接下来是老式饼干盒、电视机、电冰箱……展区集中展示了带有年代特色的老物件。
 
  “这些东西我小的时候都用过”。观众董浩英在四川(楼盘)出生,后来辗转河南、北京,“像这个缝纫机,以前我家就有两台,奶奶一台,妈妈一台,现在的小孩都已经不认识了。”董浩英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天自己的父亲还拿出原来拍的老照片,说起以前的事。每次看见这些老物件,就感觉身边的事物变化得飞快。
 
  对话“当代时传祥”张喜忠
 
  进中南海疏通过下水道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历史巨变”展区中,全国优秀农民工的奖牌也作为展品展出。
 
  昨日,2015年当选全国优秀农民工的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张喜忠也来到展览现场。他被称为“当代时传祥”,从淘粪起步,从服务社区,发展到为中南海服务,并热心公益,参与过多次抢险救灾,义务服务3000多次。
 
  新京报:从退伍老兵到全国优秀农民工,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张喜忠:我是河南人,1981年我当兵入伍,在北京的部队服役。当了6年兵,种了5年菜。种菜的时候,我就想退伍以后留在北京发展。在部队待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发现我们宿舍的下水道经常堵。当时刚刚改革开放,部队鼓励大家多学习知识,但我也没什么文化,就想去试试疏通下水道。
 
  当时的楼房,下水道设计得都不太合理。我们一个连队当时140人,共用一个公厕,里面就12个蹲位。刚刚开始疏通下水道的时候,我用的是竹片、螺纹钢条这种工具。
 
  退伍之后,我先是捡了一段时间废品。但那时大家生活条件都不好,也没有什么废品可收,于是我就开始打工。工地早上5点就要起床,晚上干到8点,一整天才10块钱。当时的农民工没有任何保障,包工头不跟你签任何合同,还经常带着农民工的钱一走了之。经历过一次这样的事以后,我就不想继续在工地打工了。
 
  新京报:之后去做了什么呢?
 
  张喜忠:当时想要自己干点什么,都需要成本。我就找到了以前部队里的老营长,从他那里借了点钱,在北京玉渊潭乡承包了6亩地,继续种菜。种菜需要肥料,所以我经常去捡大粪。种地这几年我也有了一些积蓄,2000年,我东拼西凑再加积蓄,买了一辆二手污水抽运车,开始了淘粪生涯。
 
  新京报:后来你甚至进入中南海进行下水道疏通,事业是怎样做大做强的?
 
  张喜忠:刚退伍的时候,有一位部队家属院的书记联系我,说可以给我个活,先让我试一试,我就立刻接下了。那个家属院里的厕所好几年都没人去疏通,我过去一看,发现是个旱厕,也没有人清理。我当时真的觉得是个难活,也想过放弃。但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应该做到。再加上我是党员,还当过兵,我也没再多想,就下去淘了这个厕所。
 
  2000年,我买了第一辆污水抽运车。2003年,老兵保洁服务中心拿到了营业执照,算是正式成立,淘一车粪是50块钱。后来业务越做越大,并且在“非典”和汶川地震时我都冲到一线服务。2015年,我代表全国优秀农民工在表彰大会上讲话,受到了广泛关注,有机会进入中南海进行下水道疏通服务。
 
  新京报:你自己还带领农民工奔小康,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张喜忠:是的,多年来我先后帮助过2000多名农民工和300多户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脱贫致富,有多名优秀农民工积极分子在中心党支部加入了共产党。其中有3名优秀党员回到家乡,当选了村支部书记,还有多名优秀农民工积极响应党的政策返乡创业,扶贫济困修路架桥、打机井、上项目,带领家乡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些农民工发挥自己的带动作用,缓解了就业压力。今后我们老一代农民工继续发扬艰苦朴素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出力流汗。
 
  新京报:改革开放这40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喜忠:每个人都是40年改革开放中的一员。改革开放四十年让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交通便利、生活变好了,更多农民工可以在城市买房落户,进入城市生活。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0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