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8 10:06 | 来源:未知 | | [基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不管公募还是私募,最终还是要靠业绩靠规模说话,如果个人品牌效应不能持续,变现迟早会遇到难题。
来源:金证券
2018年是个人系公募的大年。自2016年4月首家全自然人控股的汇安基金成立,到2018年12月博远基金成立,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已增至16家,其中8家在今年新成立,还有一些在排队等候批复。
“其实也就今年才感受到个人公募这个词开始热了,尤其是陈光明高调复出后”,上海某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投资大佬密集回归带来的示范效应,和公募基金审批的明显加速,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个人系公募产生。但不管公募还是私募,最终还是要靠业绩靠规模说话,如果个人品牌效应不能持续,变现迟早会遇到难题。
公募基金已成大佬创业新阵地
继东方资管前董事长陈光明高调宣布自立门户成立公募后,债市投资大佬钟鸣远创办的博远基金近日也获证监会核准设立。证监会网站显示,钟鸣远出资4503万元,占股45.03%,任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
博远基金是今年获批设立的第8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作为业内最早的一批债券基金经理,钟鸣远2015年初开始担任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分管固定收益部,直至2016年离开大成基金。
2014年6月13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主体申请公募基金管理牌照,支持专业人士持股。2016年,业内首家全自然人、由内部核心专业人士控股的汇安基金成立。三年时间,自然人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个人系公募基金数量陡增至16家,其中有8家在今年获批。除了新成立外,还有还有3家私募转战公募的基金公司由自然人控股,包括鹏扬基金、凯石基金和博道基金,其控股人分别为杨爱斌、陈继武和莫泰山。而泓德基金总经理王德晓通过股权转让以及增资的方式,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合计45.91%,成为泓德基金的第一大股东,也算个人系公募的另一种方式。
“公募基金已成大佬们创业的新阵地。”上海某公募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投资大佬密集回归带来的示范效应,和公募基金审批的明显加速,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个人系公募产生。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排队等待批复的公募基金中有不少昔日大佬,比如,汇添富基金原总经理林利军递交申请材料设立正心富基金,华安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原主席王国卫申请设立富汇基金,鑫元基金原总经理李湧申请设立恒信基金等,目前均已获得证监会第一次反馈意见。
实控人多为原公募基金元老
《金证券》记者对目前获批的16家个人系公募实际控制人的背景进行梳理后发现(详见下表),有12人曾在公募基金任职过,不少是公募基金行业的元老,有的是投资方面的重要负责人,有的主攻固定收益领域,还有的则分管市场业务。
比如,东方阿尔法基金的实控人刘明曾任大成基金首席投资官、股票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并兼任社保组合基金经理,权益市场经验丰富;淳厚基金的实控人邢媛历任财通基金渠道理财部总监、华泰柏瑞基金营销部副总经理、同安投资财富中心总经理等,渠道资源广泛;博远基金的创办者是原来分管大成基金固定收益部的钟鸣远,是一位固收领域的“老司机”。
除了公募大佬外,银行专业人士也组团转型。今年4月蜂巢基金获批,该基金公司的实控人是广发银行金融市场部前总经理唐煌,持股比例为60.4%,广发银行资产管理部前副总经理廖新昌持有20%股份。
此前,由于公募基金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一批又一批基金经理离职投身私募基金,并成为私募业中坚力量。自2007年第一批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潮”以来,包括赵军、江晖、王亚伟、邱国鹭、邓晓峰、王晓明等公募基金大咖纷纷奔私,数不胜数。根据业内估算,公募派私募管理的资产规模约占行业的20%左右,管理资产大概5000亿元。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如今,公募大佬自立门户成立自己的公募又成潮流。
想要弯道超车难度非常大
“有品牌,有人才,有渠道,有资金,私募能做的公募都可以做,公募能做的私募很多不能做。要是晚几年,我也选择成立自己的公募了。”沪上某私募基金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说。他表示,公募和私募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公开向全社会卖,可以公开宣传,而不是仅限于某个群体,所以承载容量更大,产品线更丰富、受众也更广泛。
上海公募人士表示,相较于传统公募基金来说,个人系公募的优势是多方面的。首先,之前公募主要拿管理费,基金经理只能靠冲规模冲业绩进行收入的增加,而个人系公募的加入可能会使得公募形成更有效的激励制度,寻求股东利益以及持有人等各方利益的平衡。其次,知名专业投资人士作为基金公司控股股东,更容易获得投资者对该机构专业能力的认可,同时也会吸引专业人员加盟,会更好地激活公募基金市场。他认为,从现在的审批节奏看,公募老将通过成立公司重返公募是监管层愿意看到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骨干中坚自立门户,拉拢人才,势必会对老东家造成冲击。比如,今年东证资管旗下权益类产品几乎全线亏损,今年成立的爆款基金东方红睿泽三年定开和东方红配置精选,至今未给投资者带来盈利。今年2月,公司灵魂人物陈光明离开并另设睿远基金。
在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个人系公募的前景。“是个新事物,有比没有好,但寄予厚望甚至觉得能够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太小。”深圳某老牌公募老员工对《金证券》记者表示,从公募20年历程看,最重要的是品牌的沉淀,而不是单单某个人。“在公募基金格局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个人系公募想要杀出一片天太难。少了实力雄厚的大股东,投资者能否信任也是一个问题。
上述上海公募人士也表示,不管公募还是私募,不管是普通公募还是个人系公募,最终还是要靠业绩、靠规模说话,如果个人品牌效应不能持续,变现迟早会遇到难题,个人系公募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还需要很长时间来验证。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