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 02:32 | 来源:未知 | | [银行]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19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多增3284亿元;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953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2月15日,央行发布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多增3284亿元;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9.53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如何看待1月份贷款创历史新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数据发布当日召开的央行2019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表示,总体看,1月份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和一些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与此同时,孙国峰认为,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具体而言,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人民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一是推动银行发行永续债,以此为突破口,改善资本对银行投放信贷的实质性约束;二是综合运用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在缓解部分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约束的同时,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三是研究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合一轨”,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缓解利率约束。
孙国峰指出,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货币政策传导也出现了边际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同时,银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争取“开门红”的经营传统。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
“从总量看,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节奏上也有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谈不上‘放水’;从信贷结构看,主要是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明显加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孙国峰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主管周景彤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1月份金融数据来看,我国信贷结构有所改善,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不断加强。
“第一,中长期贷款改善,无论是住户部门还是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情况均较为明显;第二,新增贷款主要来自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占比为80%,较2018年12月提高了36个百分点,这表明金融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第三,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占比进一步降低,表明居民加杠杆步伐放缓,情况有所好转。”周景彤说。
另据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2019年1月份,小微企业贷款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量增、价降、面扩”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1月份增加2109亿元,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6倍;2019年1月,新发放的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165万户,1月份增加26万户,同比多增7万户。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