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发行:“利器”缘何变“钝器”

2019-09-18 10:00 |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作者:李良 | [基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混合型基金。根据Wind数据,混合型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巅峰其实是在2007年,当时只有224只产品,但资管总规模却高达2.5万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中国公募基金业的产品数量已经达到5746只,其中半数以上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但近年来,公募基金的从业者们却发现,新基金发行以扩张资管规模的道路,愈发难走了。

  偶有爆款,也常是形单影只,难以掩盖大量新产品挣扎在成立生死线上的现实。更不用说,在过去十年时间,一轮轮劲爆的新基金销售战硝烟过后,大家惊讶地发现,权益类基金产品的规模,基本上是在原地打转。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混合型基金。根据Wind数据,混合型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巅峰其实是在2007年,当时只有224只产品,但资管总规模却高达2.5万亿元。此后,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但资管规模却始终回不到巅峰状态。至2019年9月16日,混合型基金产品数量激增至2467只,资管总规模却降至1.78万亿元。相较而言,新基金发行的边际贡献可见一斑。

  起初,可并不是这样的。

  公募基金的“老人”常常会追忆十几年前的幸福时光。在那时,新基金发行是基金公司扩张资管规模的绝对“利器”,每一次新基金产品获批,就会被基金公司视为一次大举扩张规模的良机,产品首募几十亿乃至百亿并不罕见。以股票型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9年,股票型基金产品的绝对数量不过增加了十余只,但总规模却以千亿元级增加。而在2009年末,基金总数量中,竟有约十分之一的产品,其规模超过百亿元,且以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为主。

  走着走着,怎么突然间“利器”就变成“钝器”了?新基金发行,怎么就从气拔山河衰退成但求活着了?

  某基金公司的高管认为,这种变化并非“突变”,而是基金行业恶性竞争日积月累的后果。他指出,在2007年末股指从巅峰缓步下落时,公募基金并未意识到行业危机行将到来,大量基金产品的申报前赴后继,激增的产品数量在几年时间里近乎要榨干市场的最后一滴汁液。而当投资者热情消退时,基金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但即便如此,基金公司却将资管规模的竞争推至白热化,拼命发新基金就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再到最后,当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滥发新基金、同质化竞争的恶果时,脚步却已经停不下来。这个时候,继续新基金发行大战的理由变成:“如果我不发行新基金,而其他公司发行,那么,在渠道的引导下,我的份额将会被赎回,成为其他公司的新基金份额。”

  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所以,十年一梦,权益类产品的规模还在原地打转。对于意欲在财富管理行业中谋求更高地位的公募基金业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路径。

  所幸,行业的领头羊们已经开始着手改变。记者发现,一些资管规模排名前列的头部公司,正在对新基金发行进行战略重整。比如,减少旗下同质化产品的推出,将平台建设、品牌建设、团队建设作为战略发展核心,甚至有基金公司提出,完全可以“合并同类项”,减少旗下基金产品的数量,退出已然有些“病态”的新基金发行战场。

  即便是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也开始反思过去的新基金发行战略,开始大刀阔斧地砍掉旗下“迷你基金”,期望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再谋突破。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0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