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电电控赶考科创板 “车载电脑”等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

2020-06-23 10:36 | 来源:中国经营报 | 作者:侠名 | [科创板]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菱电电控”)是破解发动机和汽车核心部件EMS国产化难题的重要实践者。

        “依托工业强基工程,集中优势资源优先发展自动变速箱、发动机电控系统等核心关键零部件,重点突破通用化、模块化等瓶颈问题。”在《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中,解决发动机管理系统(EMS)、自动变速箱控制系统(TCU)等“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成为汽车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菱电电控”)是破解发动机和汽车核心部件EMS国产化难题的重要实践者。近日,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拟募资5.47亿元用于投资汽车动力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平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据了解,菱电电控已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实现了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在业内有“自主电控第一品牌”之称。截至2019年底,公司是国内仅有的获得汽油车EMS国六公告车型的两家自主电控企业之一。

        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全球汽车电控系统主要被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美国德尔福、意大利马瑞利等跨国EMS厂商垄断,自主品牌电控系统生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很低。菱电电控EMS产品也主要应用于商用车和摩托车等领域,在乘用车市场特别是合资汽车品牌中与国际巨头分食蛋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公司在车规级芯片、喷油器、前氧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也主要依赖进口,长期处于受制于人的境地。

        对于相关问题,记者向菱电电控方面提出了采访请求,一位主要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处于上市前的“缄默期”,与上市有关的信息以招股书和公告为准。

        切割“非主流市场”蛋糕

        EMS是决定整车的油耗、排放、动力性及驾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发动机系统和整车的核心部件。

        作为被列入湖北省“隐形冠军”名录的企业之一,菱电电控致力于打破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局面,公司主要产品为点燃式发动机电控系统及与之相关的混合动力电子控制系统,具体包括汽油车、两用燃料车电控系统、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及摩托车发动机管理系统。

        向整车厂或发动机厂出售电控系统产品,是菱电电控的主要收入来源。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营收分别为2.43亿元、2.49亿元和5.36亿元;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3625.67万元、2197.34万元、8116.27万元。其中,汽车EMS收入占比分别为95.14%、96.40%和84.63%。

        国内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市场目前总体上仍处于被跨国EMS厂商垄断的状态。以菱电电控为代表的自主品牌电控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国产化取得一定的进展,在部分市场已经开始替代进口,但在乘用车市场特别是一线品牌中尚很难与跨国EMS厂商抗衡。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已有超过百万辆汽车使用了菱电电控开发的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不过,公司EMS产品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在乘用车领域也主要以二三线自主品牌为主。

        根据机动车环保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菱电电控获得N1类(即质量低于3.5吨载货商用车)车型公告2033个,占全部N1类汽油车公告的59.58%,燃气车公告45个,占全部燃气车公告的68.18%。但在M1类车市场(即乘用车市场,包括轿车、SUV、MPV等),公司仅获得88个车型公告,占全部M1车型公告的1.07%。在该领域,德国博世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公告数量占比66.51%。

        “整车厂对EMS供应商的选择往往非常慎重,一般都希望EMS厂商有类似产品已经在其他整车厂被大规模使用的经验,采用的时候往往先在一款车型上试用,经大量验证确认没有故障后才在其他车型上大规模推广。”菱电电控方面表示,目前公司EMS产品在商用车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份额,并自2017年开始陆续进入二三线乘用车市场,在当前国六排放阶段,公司EMS产品尚需要有大量二三线整车厂国六排放车辆投入使用验证,才能进入一线自主品牌。

        记者梳理发现,为避免与跨国巨头正面交锋,菱电电控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需要长期研发投入和经验积累的EMS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领域,坚持“技术向上走”的研发思路,积累产品具备进入一线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乘用车市场的技术条件;同时按照“市场向下沉”的产业化方针,按照“低端—高端,边缘—核心”的国产化路径,从非主流市场做起,最终逐步进入一线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乘用车市场。

        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目前中国汽车产业依然面临着“核心技术空心化”难题,相关产业链不完整,包括EMS在内的车体电子控制系统和自动变速箱等核心部件,长期被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美国德尔福等少数几家跨国EMS厂商垄断。

        其中,德国博世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市场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自主品牌电控系统生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很低。这也一直是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菱电电控方面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电控系统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供应商开始有能力进入乘用车领域,外资或合资汽车电控系统供应商为保持自身的垄断市场地位,如果采取降价策略,将进一步挤压国内供应商的盈利空间。

        据了解,在自主品牌汽车电控系统供应商中,菱电电控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12月5日,搭载公司开发的、符合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EMS产品的车型获得生态环境部公告,此款产品为中国市场上第一款获得国六公告的N类车型。截至2019年底,公司也是国内仅有的两家获得汽油机国六B阶段汽油车排放公告的自主电控企业之一。

        在菱电电控主要客户中,主要包括北京汽车集团、东方鑫源控股、重庆小康、众泰汽车和东风凯马等。2017年至2019年,公司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9.16%、95.15%和 83.24%,占比较高。其中,北京汽车集团和东方鑫源控股两家公司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曾一度接近90%,以2018年为例,公司从两家公司获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7亿元和1.07亿元,占比分别达46.89%和42.73%。

        “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客户集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公司也集中于服务少数几家发动机厂和整车厂,将会长期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菱电电控方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菱电电控已实现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的国产化,但在核心关键零部件配套上仍被跨国企业左右,在新车型开发上受制于人,在产品供应上得不到保证。

        据了解,自主EMS尚处于产业化的初始阶段,车规级芯片、喷油器和前氧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缺乏产业应用载体而难以国产化。同时跨国EMS厂商本身是这些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很难支持这些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EMS的控制电脑、有“车载电脑”之称的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所用车规级芯片,不论是运算、存储的CPU芯片还是喷油、点火、高低边驱动、控制电子节气门、控制宽域氧传感器和控制爆震的功能芯片,均无国产化解决方案,必须依赖进口。

        而车规级芯片是菱电电控产品EMS的最主要零部件之一,目前同样只能依赖进口。2017年至2019年,公司计入成本的芯片金额分别达到2240.98万元、2391.88万元和4089.12万元,成本分别占销售产品总成本的12.36%、13.28%和11.86%。

        “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车规级芯片作为尚未实现国产化的关键配件,若进口受到限制将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菱电电控方面表示,芯片产地主要为欧洲、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公司电喷件供应商的部分关键原材料也来自境外,这些地区目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影响芯片和部分电喷件的正常供应,进而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是自主电控的第一品牌,是汽车的大脑,为解决自主技术空心化迈出了坚实一步。德国有博世,美国有德尔福,日本有电装,这是中国菱电电控存在的意义。”菱电电控副总经理吴章华表示,建议对于像控制器和芯片这样的核心零部件,国家像支持基础设施一样来重点投资,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对产品给予适当比例的采购,给相关企业一个发展的机会,这样企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下去,核心技术就有希望取得突破。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0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