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关停传闻背后的互助平台:有的非持牌经营存跑路风险

2021-04-02 10:00 | 来源:东方财富网 | 作者:侠名 | [上市公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网络互助平台陆续关停或出于业务可持续性发展和监管方面的考量。

        3月31日,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水滴筹发布声明称,近日水滴公司旗下水滴互助平台服务模式升级,终止了原互助计划。针对网络上“水滴筹关停”的说法,声明表示,“水滴筹与水滴互助是水滴公司旗下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业务。目前水滴筹业务照常运营,不受水滴互助升级影响,将持续为筹款用户提供大病筹款服务,也坚持不会向用户收取任何服务费”。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日,网络互助平台轻松互助和水滴互助相继发布公告“官宣”离场。南都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以来,同心互助、17互助、蒲公英互助、灯火互助等多个网络互助平台均已关停。

        网络互助平台陆续关停或出于业务可持续性发展和监管方面的考量。野蛮生长的网络互助平台虽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有专家告诉南都记者,网络互助行为的性质决定了相关平台在商业模式、合规等方面存在潜在风险,由此衍生的运营压力也对平台发展提出了挑战。

        事件:“轻松”不再,“水滴”停水,网络互助平台接连离场

        近日,湖南常德的海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其加入两年的轻松互助突然宣布关停。“我在微信看到这个消息,我都搞不明白为什么它突然就关停了,之前都没有任何预兆。”

        3月24日,轻松互助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宣布,轻松互助于当日18时正式关停,结束该平台为期近五年的运营。

        公告称,对于关停前符合互助条件的会员,轻松互助将核定互助金额进行最后一次均摊,同时所有会员健康服务权益继续保留。对于2021年3月31日前不幸确诊大病并在此之前提交救助申请的会员,轻松互助将继续提供合理的互助金妥善救助。

        3月29日,海先生向南都记者确认,“现在(轻松互助)已经把我们充值到账号里的、还没平摊的费用退回来了。”

        无独有偶,3月26日,水滴互助也发布公告称,原互助计划将于3月31日终止,并将进行业务升级。

        公告显示,对于在互助保障中的会员,水滴互助将通过保险升级会员保障。互助计划终止后,对于此前不幸确诊大病的会员,自首次诊断之日起180天内可继续向平台发起申请,若符合原互助条件,平台将提供合理赔付。会员账户内的余额也将于3月26日起5日内予以退款。

        网络互助,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形成的互助社区。加入成员事先约定,如果有会员发生约定的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风险事件,其他会员就需分摊互助金。

        2020年5月,蚂蚁金服研究院发布了全国首份《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据介绍,网络医疗健康互助模式发端于2011年,并于2018年以来得到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居民医保、商保之外发展规模最大的医疗保障形式。

        据该白皮书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网络互助平台的实际参与人数达到1.5亿人。白皮书关于网络互助计划使用人群的调研显示,79.5%的参与者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68%的受访者没有商业保险,72%的参与者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2018年蚂蚁集团旗下相互宝携“一人生病,众人分摊”的理念强势入局。

        然而,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众多网络互助平台已陆续关停,仅2021年便已有三家头部平台离场。

        2021年1月15日,美团互助发布公告称,其将于2021年1月31日24时正式关停。此前,同心互助、17互助、蒲公英互助以及灯火互助等多个平台均已关停。

        背后:或与合规风险有关,部分平台曾被银保监会点名

        头部平台接二连三关停,网络互助行业及其合规风险再度引发多方关注。

        多位业内人士曾表示,无论是轻松互助还是水滴互助关停,都很有可能是基于业务可持续性发展和监管不确定性的考量。一方面,网络互助可能受惠民保等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网络互助尚未纳入监管,随着平台做大,风险逐渐升高,不排除监管指导因素。

        轻松互助方面就关停原因回应称,“关停互助是因为战略目标调整,后续平台将继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服务。”

        其中提及,“各种健康险、惠民保以及相关健康服务已经可以满足用户健康保障需求。”水滴互助创始人沈鹏也曾发布公开信透露,随着近两年各种普惠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出现,用户有了更多选择,“保大病”也在向“保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水滴互助平台将“用更高性价比的商业健康险服务来替代互助计划。”

        除产品冲击外,合规风险也是网络互助平台关停的原因之一。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向南都记者分析称,“一是这种互助行为本身的合法合规,涉及资金的监管、救助群体的识别等等,另一方面是商业模式的合规性。平台从中收取手续费,而我国对于公益性组织的管理费收取有严格的要求。”

        南都记者了解到,网络互助平台虽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却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正如沈鹏在上述公开信中提及,“网络互助毕竟不是保险,未来仍然面临未知和不确定性。”

        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的《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曾点名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此外,来自资本的压力也是网络互助平台关停的重要原因。张毅介绍,网络互助业务潜在的风险为相关企业的上市带来不确定因素。基于这样一个背景,资本会选择退出。为排除上市不确定性,企业会选择剥离网络互助业务。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0年,蚂蚁集团曾在其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中,就相互宝等创新互助项目面临监管变化风险和业务风险作出承诺称,“如因各种原因相互宝无法满足合规性要求,不适合蚂蚁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继续经营,则蚂蚁集团将剥离相互宝业务”。

        专家:建议纳入银保监会监管框架,加快健全立法与准入审查

        在合规、运营等多重压力下,网络互助平台路在何方?

        张毅向南都记者表示,这股关停潮对现有网络互助平台影响非常大。

        他称,已经关停的一些平台是该行业的头部平台,它们的动作也代表着资本对于这个领域的判断和看法。“如果资本没有兴趣继续加持网络互助这个行业,那对于后面的肩部、腰部甚至尾部平台来说,转型恐怕是未来的首要任务。”

        张毅称,本质上来说,网络互助不是纯粹的商业或公益。由于这类平台涉及到社会公益、资金管理等方面,因此它的合规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行业要想发展好,需要在商业和公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为此他建议,相关平台在成立之初,就要明确其属性。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带来了关于加强网络互助平台监管管理的提案。

        孙洁指出,网络互助行业发展中,存在监管缺位、准入门槛低、行业平台良莠不齐、资金管理需规范的问题。对此,她建议将网络互助纳入银保监会监管框架内,同时加快网络互助行业立法,建立健全平台准入标准体系和事后评估审查体系。此外,在立法条件成熟前,可在银保监会指导下,先由行业协会牵头构建行业统一规则。为规范资金管理,她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对网络互助平台所涉及资金进行监管,对网络互助平台设立一定的资金管理要求。

        对于如何规范网络互助平台、保障用户权益,保险专业律师李滨曾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互助平台应当有监管部门来进行监管,同时互助平台存在吸纳资金的行为,要防止资金被非法占有,资金应当由第三方监管,包括其承诺条款也应在第三方机构备案。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曾向南都记者表示,根据现状,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出台一些规范性的文件,帮助这种类相互保险机构加强管理,如果涉及到公众的保险利益,应该受到中国银保监会的监管。

        今年1月,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也曾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对网络互助业务做进一步的关注,了解其运行的方式和风险情况,再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1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