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09:53 | 来源:东方财富网 | | [要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些机构目前预计,5月份国债和地方债净融资规模可能在8000亿元以上,再叠加税期扰动,届时或导致流动性缺口较大。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5月份是传统的汇算清缴阶段,企业缴税增加,再加上5月份地方债发行量上升,由此近期市场比较担心5月份流动性缺口扩大会导致资金面收紧。
不过,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进入本周以来的5月10日到13日,央行均以利率招标方式连续四天开展了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为2.20%。实际上,自春节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始终维持较小规模。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3月1日至5月13日,央行已连续52个交易日每日只投放1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这被市场看作是继以往连续多日暂停逆回购操作后,央行在“静默期”采取的新方式。
就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央行连续多日滚动式开展小额逆回购操作,主要是考虑前期资金面表现一直较为稳定。从当前情况来看,DR007(银行间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和隔夜Shibor均位于较低水平,流动性仍处于合理充裕的状态。”
范若滢同时还指出,“针对5月份或将面临的更大资金缺口,央行将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进行精准调节,呵护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水平。”同理,东吴证券宏观研究员邵翔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央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一个过程,当前市场已基本适应央行的这种操作风格。预计央行可能会在政府债券发行加速的时间段内,市场增加逆回购的操作;此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但货币政策整体基调不变。”
资金面压力增大
一些机构目前预计,5月份国债和地方债净融资规模可能在8000亿元以上,再叠加税期扰动,届时或导致流动性缺口较大。国海证券发研报就称,估计5月份国债和地方债净融资规模可能在8000亿元以上,对资金面的冲击不容忽视。
对于市场所关注的5月资金面问题,邵翔对记者表示,“5月流动性缺口会较4月扩大,缴税和地方债发行加速是重要的冲击因素。如果没有央行的呵护,资金面会较4月趋紧。”
范若滢也持类似看法,“受地方债发行规模加大、速度加快,以及缴税、缴准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5月份资金面压力增大。”
在5月流动性缺口方面,中信证券债券首席分析师明明近日在研报中还表示,央行延续100亿元逆回购操作表明货币政策的防御心态,在5月份流动性缺口扩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面对资金面波动大概率采取滞后操作,需警惕资金利率中枢上行或波动性增大风险可能对长端利率产生的压力。
实际上,近两年央行并不缺少“静默”的时期。中信证券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共有三次央行保持同一操作惯例超过30个工作日。除了此次的2021年3月1日至今这次,还有两次是:2020年4月1日至5月25日连续36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操作、MLF缩量续作,2018年10月26日至2018年12月14日连续36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MLF等额续作。“如果对比以上三个时期DR007的走势不难发现,由于逆回购操作规模小/暂停操作,月末DR007走高的季节性规律较为明显。”明明在研报中指出。
还有机构还预计5月银行间流动性缺口可能达1.4万亿元左右。东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在最新研报中指出,“整体来看,5月份由于政府债券发行力度不减,但是到期数量较少,导致流动性出现客观上的大幅减少。根据测算,5月银行间流动性缺口或达1.4万亿元左右,预计全月银行间流动性较为紧张。相应的,考虑到央行维护资金面不缺不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预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将相应增加。”
货币政策或仍将“稳”字当头
记者注意到,5月份资金面加大的同时,“五一”假期,海外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因而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收紧的担忧。
不过,5月11 日,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未来CPI总体平稳,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与此同时,国内需求稳定恢复、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工业品价格走升,PPI同比涨幅扩大。叠加低基数影响,年内PPI将阶段性走高,未来随着基数效应消退、供给逐步恢复,PPI有望趋稳。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范若滢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我国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未来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另一方面,经济运行中出现PPI快速上涨、宏观杠杆率上行等情况需引起重视。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仍将重在‘稳’字当头,根据未来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灵活调节,加大相机调节力度。”
4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固本培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
对此,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常规性的流动性缺口会得到有效对冲,无需担忧资金面收紧,并预计货币市场利率将保持平稳。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也认为,未来货币政策依然稳字当头,难做总量松紧的大幅调整。虽然政策关注物价问题,但当下通胀对货币政策并未形成掣肘。在货币政策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4月12日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公开市场操作数量会根据财政、现金等多种临时性因素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灵活调整。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及时熨平春节前后现金投放、财政税收、季末等多种短期波动因素,引导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围绕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在合理区间运行,切实维护了市场流动性稳定。今后,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灵活开展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不过,业界专家预计未来有望加大防风险。展望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在当前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货币政策更偏向于防风险和结构性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温彬还预计,“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继续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预计将延续等量或小幅缩量续做MLF和每日小幅对冲到期逆回购的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继续强化结构性调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的支持力度。”
对于下一阶段的主要货币政策思路,上述《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