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3 15:53 | 来源:上证报中国证券网 | | [科创板]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登陆科创板不到一年时间,阿拉丁不仅在资本市场点亮了科学服务行业的“明灯”,更不断擦亮阿拉丁的品牌和业绩。
33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三成净利润增长翻倍、56家公司营收翻倍、16家未盈利企业营收增长近130%、净利润进一步减亏达到16.36亿元……伴随一连串的“好成绩”从两周年的“试验田”溢出,市场迫不及待探寻科创板的“成长密码”。
“上市满一年时间,我们感觉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更大了,必须保持高增长,给投资者以合理回报。有了充沛的募集资金,我们要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扩充BD团队、加速新药研发、加快项目引进、推进国际化进程。”9月初,上证报记者走进成都苑东生物,公司董事长王颖对上市后的新变化津津乐道。
登陆科创板不到一年时间,阿拉丁不仅在资本市场点亮了科学服务行业的“明灯”,更不断擦亮阿拉丁的品牌和业绩。“我们拥有了充足的资金,能够在研发、实验室改造、人才储备和新品拓展上加快步伐。现在我们真正地可以大踏步向前,放开手去做事。”公司董事长徐久振兴奋地告诉记者。
带着科创板最新出炉的半年报“成绩单”,上证报记者走进一家家具有代表性的科创板公司,探索出硬科技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三大“成长密码”。
成长密码一:硬科技要“上得来”
硬科技的高成长离不开丰沃的资本“土壤”。科创板开市两年时间,各行各业的硬核“先锋”接踵而来,促使科创板逐渐成为融通科技、资本与实业的血脉枢纽。“试验田”包容、多元、适宜的环境,让硬科技得以迅速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31日,累计有331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总额4065.08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六大行业,形成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集群。
上市后,科创板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加快释放技术、品牌、市场优势,不断跑出新成绩。2021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040.50亿元、归母净利润433.19亿元,同比增长55.14%和105.24%。其中,超九成公司实现营收增长,56家公司营收实现翻番,两成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超七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三成公司净利润增幅达到100%以上,最高增幅达到743倍。
凭借两款新冠检测试剂新品获德国认证,热景生物外贸订单爆发式增长,促使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过7倍;之江生物的战“疫”实力亦不容小觑。记者从公司了解到,上市之后,公司充分利用融资优势,快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多种创新技术于一体的全自动、高通量、高度生物安全的核酸检测系统“青耕一号”,在全自动核酸检测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还开发了新冠病毒治疗性双特异抗体药物SYZJ001,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中美双报新药申请。
一批特殊的“硬科技”在科创板的助力下得以“圆梦”上市,其在资本市场的新征程亦精彩纷呈。截至8月底,已有19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4家红筹企业、2家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1家发行存托凭证企业登陆科创板上市。2021年上半年,这些企业整体营收增幅达到56.82%,发展势头良好。其中,16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1.74亿元,同比增长129.46%,归母净利润-18.39亿元,较上年同期进一步减亏16.36亿元。
令人欣喜的是,在“试验田”的精心培育下,一批未盈利的上市企业创新成果迭出。康希诺与军科院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国内获准上市注册,由此,公司上半年取得营业收入20.61亿元、归母净利润9.3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艾力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国家1类新药伏美替尼正式获批开始上市销售,上半年首次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净亏损收窄四成。
成长密码二:募资加码才能“站得稳”
硬科技的高成长得益于资金“活水”的“灌溉”。上市后,募集资金将为科创板公司持续创新研发、加快市场扩张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公司能够持续保持核心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30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首发募投项目合计1284个,计划投资总额3167亿元,其中有超过一半的项目具有研发性质,计划投入募资金额占比67%,体现了科创板的“硬科技”特色。半年报显示,301家公司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373.28亿元,占预计募投项目总额的43%。
“科创板上市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上市一年来,我们加快了BD团队建设和项目引进、加大了研发投入和创新药布局,并积极国际化进程。”王颖告诉记者,根据战略规划,公司计划在成都和苏州成立两只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主要聚焦于生物医药领域,重点投向高价值的创新药、生物药项目。
走进泰坦科技的新基地,到处洋溢着一股新气象。新的实验室在不断扩充,新的研发、销售队伍在日益壮大,新的客户在陆续登门,新的市场网点在西南、华南、华北、华中渐次铺开……泰坦科技总经理张庆向记者表示,上市后有了募资平台,真正让创新创业者能够“创新无忧”。科学服务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时期,泰坦科技也将在科创板上大显身手。
整体来看,科创公司的募投项目,或是加码研发端,努力实现技术突破;或是加速产能扩张,积极提高市场占用率;或是补充流动资金,为主营业务发展积蓄能量。两年来,不少科创板公司的IPO募投项目已陆续取得重大进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从研发创新来看,多家公司募投项目实施成效显著,不断掌握全球领先技术。其中,睿创微纳投入2522.1万元于“红外热成像终端应用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发布全球首款8μm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能够满足高端红外热成像仪轻量化、高性能的需求;微芯生物投入4434.6万元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加速国产1类新药西达本胺片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此外,君实生物、乐鑫科技、中国通号、杰普特也分别在癌症治疗、物联网芯片、高铁控制系统、激光切割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助力国产化。
随着募投项目的实施,不少公司扩产升级带来的经济效应可谓立竿见影。天合光能斥资5.25亿元投入“铜川光伏发电项目”,截至2020年底,该项目已经投产并产生经济效益1.13亿元;澜起科技在津逮服务器CPU项目上投入4.2亿元,2020年其平台产品线实现销售收入2965.01万元,同比增长82.17%,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安集科技的“集成电路材料基地项目”计划投资9.41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已经完成投资7.56亿元,投资进度80.33%,预计2021年底可以完工投产,并产生经济效益。
成长密码三:持续研发助力“走得远”
硬科技的高成长需要持续创新研发“驱动”。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科创板公司只有不断创新研发,练就“硬本领”,才能助力公司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合计研发投入金额达到254.03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4%(研发强度,即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居前,微芯生物等26家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0%。
其中,中芯国际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19亿元,居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规模之首。据悉,公司在研项目包括22纳米低功耗工艺平台、28纳米射频工艺平台、嵌入式闪存平台工艺(eFlash)等项目,用于消息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等领域,相关项目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与高比例的研发投入相对应,科创企业普遍拥有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据了解,科创板上市公司已拥有近10万人的科研队伍,研发人员平均占公司员工总数的三成,中芯国际、中国通号等16家公司研发团队规模在千人以上,中芯国际的研发团队中有200多名博士。
在河南安阳,翔宇医疗“招兵买马”加速扩充研发队伍势头正劲。“2020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有300多人,随着公司上市预计今年将接近500人。”公司董事长何永正向上证报记者分享了这一好消息。
在高强度研发投入和高水平研发团队合力下,一个个创新硕果不断从“试验田”迸发。华润微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性能中低压功率MOSFET产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器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泽璟制药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多纳非尼片获批上市,是我国药企研发上市的第一个肝癌一线治疗小分子靶向创新药物;铁建重工陆续投产了国产首台超强脱困型TBM、国产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等高质量产品,为国内外重大工程源源不断地输送“国之重器”。
两年时间,星途璀璨。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有序推进的募投项目、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让科创企业“上得来”“站得稳”“走得远”,让科创板日益成为我国科技力量汇聚的高地,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解码“硬核”,只为高质前行,科创板正年轻,硬科技恰逢时。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