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慧能源站上风口营收增长却下滑 IPO前突击申请专利为哪般?

2022-03-11 11:00 | 来源:未知 | 作者:侠名 | [IPO]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主攻消费类锂电板块的湖南华慧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早在去年底就递交了创业板上市招股书。资料显示,该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锂电产业景气度高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提振相关企业发起登陆资本市场的冲击波。

        主攻消费类锂电板块的湖南华慧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早在去年底就递交了创业板上市招股书。资料显示,该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9 年度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百强企业。

        虽然华慧能源或许站在当下景气度最高的赛道中,但其主要营收却来源于板块内较为冷门的细分领域,并且,华慧在该领域上也未建立起壁垒与优势,近两年营收增速放缓,成长能力与空间都令人担忧。

        此外,华慧能源虽定位高新技术企业,但其不少专利均为IPO前夕“突击申请”,因此有声音质疑其有冲量凑数之嫌。值得留意的是,华慧能源的专利质量也十分堪忧,在相关诉讼中屡次败诉,已有数件专利被认定无效。

        营收增速下滑明显 收入来源单一短板凸显

        电容式锂电厂商湖南华慧新能源在去年底递交了创业板上市招股书,招股书显示,华慧能源拟募资3.67亿元,将用于提升产能、建设研发中心,此次华慧能源上市的保荐机构为平安证券。

        公开资料显示,华慧能源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电容式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覆盖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钛酸锂、钴酸锂和锰酸锂五大材料体系,其产品应用领域集中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例如:智能玩具、小家电、LED 照明、智能车载设备、电子烟、数码产品等。

        据了解,华慧能源曾于2016年至2018年挂牌新三板,其也是近年来众多以新三板为转板“跳板”的企业之一。在新三板退市两年多后,华慧能源于2020年10月在湖南证监局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

        锂电产业近年来景气度高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至2018年,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三大领域的常规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1.51%,同期新兴与升级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55%。

        值得一提的是,从华慧能源新三板时期披露的业绩来看,公司近几年营收增速下滑较为明显,甚至在2020年出现了负增长,2015年至2020年公司的总营收分别为:6309.17万元、9349.12万元、11984.85万元、17378.60万元、20869.87万元、19069.21万元。这期间对应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6.68%、48.18%、28.19%、45.00%、20.09%、-8.63%。

        作为主攻消费类锂电池市场的公司,华慧能源在产业景气度高企的背景下,却出现营收增速下滑的情况,市场竞争能力堪忧。

        此外,华慧能源在锂电领域的主攻的细分赛道,当前的市场规模相当有限。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仅为1014亿元,而其中常规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市场(指手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三大应用领域市场)规模为 855 亿元,占比超过8成。

        而华慧能源聚焦的新兴与升级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市场(指前述常规市场以外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智能玩具、小家电、LED 照明、电子烟、可穿戴设备等)规模仅为159亿元。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华慧能源来自智能玩具客户的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分别为 6305.07万元、6754.10万元、9043.25万元和6990.06万元,这部分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37.30%、32.59%、47.81%和 53.8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的情况比较突出。

        由此看来,华慧能源主要营收来源于锂电板块内较为冷门的细分赛道,并且华慧在该赛道上并未建立起壁垒与优势。如何确保公司未来具有充足的成长空间?这是华慧能源面临的一大考验。

        突击申请专利引关注 技术“含金量”惹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华慧能源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9 年度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百强企业。

        其在招股书中用了颇多笔墨来描述公司的技术实力,例如:“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研发技术工作,公司基于电容式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技术积累,成功掌握了电容式锂离子电池相关的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了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特有的电容式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体系。”

        但从招股书中看,华慧能源在研发投入上似乎并不像其描述的那么受重视,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1133.34万元、1048.58万元、951.74万元和758.85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6.52%、5.02%、4.99%和5.83%,不但低于行业7%的均值,且在金额上也不算高。

        研发投入比不高,让人不禁联想到在企业上市审核趋严背景下,专利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家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司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华慧能源共拥有专利10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1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

        但从华慧能源专利的申请时间看,却十分蹊跷。Wind数据显示,其分别在2015年申请专利22项、公布6项,在2019年申请60项、公布55项。可以看到,华慧能源两次申请专利的高峰,分别卡着2016年挂牌新三板及2020年启动创业板上市辅导的时间点。

        在上市前夕突击申请专利的操作,不免让人质疑华慧能源疑似为上市增加筹码,这些“专利”背后真实的含金量恐怕也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通常来说,为上市而突击申请的专利本身可能创新性并不高。而笔者在梳理华慧能源的相关材料时,发现了一个略显诙谐的故事,也佐证了这一点。

        2015 年,华慧能源基于发明专利“一种圆柱形铝壳束腰封口正负极同向引出的锂离子电池”等 9 项专利权,将同行东莞力源告上了法庭,认为东莞力源有侵权行为。

        诉讼提起后,被告方东莞力源直接针对上述 9 项涉案专利分别向国家专利复审委申请无效宣告,国家专利复审委在审查后,认为其中部分专利并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从而作出无效宣告的裁决。

        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内容为:“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因专利本身不具创造性而导致败诉后,华慧能源又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次其还把做出无效宣告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块告了,结果华慧在一审、二审均败诉。

        至此次各项专利诉讼全部结案,华慧能源共有3项专利被宣告无效,这次由其发起的侵权诉讼,可谓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实控人“王车易位” 权属变更细节待厘清

        追溯华慧能源的发展沿革,其最初由艾华控股、顾慧军、汤炳文等股东于2010年12月24日共同设立。其中,艾华控股是A股上市公司艾华集团(603989)的控股股东,艾华集团的董事长为湖南益阳首富艾立华。

        招股书显示,在华慧最初设立时,艾华控股是主要的出资方,出资额达2475万元,出资比例为45%,而华慧如今的实控人顾慧军出资比例占23.75%,此时,华慧能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艾华控股的“子公司”。

        随后在2015年,华慧能源为挂牌新三板而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但到股份公司设立时,艾华控股的持股比例大降仅占25%,现实控人顾慧军持股比例达55.75%。

        艾华控股为何要在挂牌前夕大幅出让股权?而顾慧军如何取得股权与实控人地位?对于这一系列变动,招股书中并没有进行相关说明,这或许会在引起监管部门关注并对公司发出问询时方能揭秘。

        在设立股份公司后,华慧能源又历经数轮增资控股,最终,顾慧军与艾华控股分列第一、第二大股东。顾慧军持股比例为47.39%,艾华控股持股比例为22.42%。

        通常在公司股权相对较为分散的情形下,为保证公司股权和治理结构的稳定,股东通过签订一致行动协议,保持对公司决策的一致性,形成共同实际控制关系。但从招股书来看,顾慧军与艾华控股并未签订一致行动协议,或许在后续问询环节中,监管层对于华慧能源的股权架构及权属问题也会做进一步了解。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2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