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策略维度优选“固收+”基金

2022-06-27 15:18 | 来源:中证网 | 作者:李洋 程鑫 | [基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传统的公募“固收+”投资策略由“固收”和“+”两部分构成,按照“+”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固收+转债”、“固收+权益”、“固收+打新”和“固收+衍生品”几类...

        传统“固收+”策略通常指在低波动固收类资产持仓基础上,配置一定比例高波动资产或增加一定比例收益增厚的策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相对更高的收益。而广义的“固收+”策略则指风险收益特征与传统“固收+”基金类似的产品,但持仓中不一定有固收底仓的资产,例如股票多空策略等。本期以传统“固收+”策略为分析对象,对常见“固收+”策略类别进行探讨。

        传统的公募“固收+”投资策略由“固收”和“+”两部分构成,按照“+”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固收+转债”、“固收+权益”、“固收+打新”和“固收+衍生品”几类。

        通常而言,“固收+”策略的固收部分多数以高等级信用债票息策略为主,以获取相对稳健的底仓收益,对于久期、杠杆、利率波段等策略的应用相对纯债基金而言比较谨慎。因此,多数时候主要关注管理人的信评团队和信评能力。当然,也有少数管理人在固收策略部分做得比较积极,需要关注产品中偏债基金经理和团队的固收背景和能力圈。

        对于“固收+权益”策略,由于股票与债券长期存在“跷跷板”效应,该策略基金可在投资允许范围内,根据市场环境进行股债资产配置,以达到约束条件下最优风险收益水平。对于权益部分的投资,需要关注基金经理的分工机制、各自背景、能力圈和投资风格。对于固收背景出身的管理人,在权益投资上多数以自上而下的择时及行业配置为主,个股选择上或高度配置高股息个股,或依托平台权益团队的投研力量;而对于股债双基金经理,权益背景出身的管理人,大多以自下而上的个股挖掘优选为主、结合自上而下的组合优化策略。基于权益配置及选择逻辑的不同,不同产品在持股集中度、换手率以及规模风格、价值成长风格上,存在一定差异。

        “固收+打新”策略,本质上是“固收+权益”策略下的细分领域,指专注于打新策略的基金,更多是在前几年打新市场火热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产品,以灵活配置型基金(Wind二级分类)为主。由于整体风险收益特征以及权益敞口暴露与“固收+”基金类似,随着“固收+”基金的兴起及打新热的退潮,转为“固收+”基金运作和推广。相对来说,“固收+打新”策略需要关注管理人打新的中签率和基金规模。一方面,沪、深两市对于打新底仓分别有6000万元和1000万元的限制,若想两市打新,需有7000万元底仓市值,为降低底仓波动的影响,产品规模不宜过小,2亿元以上较为合适;另一方面,考虑市场打新收益有限,为了不对收益有过多稀释,产品规模又不宜过大,因此规模到一定程度以后此类产品会采取限购措施。

        “固收+转债”策略,更多是通过转债资产来增强收益弹性。随着近几年转债市场的扩容,优质转债资产逐步增加,管理人运用转债来增厚收益的策略也不在少数,以混合型一级债基和混合型二级债基(Wind二级分类)为主。这类策略首先需要按照转债仓位和属性折算的权益敞口暴露对产品做一定的分类筛选,部分重仓转债多为股性转债的基金并不属于“固收+”基金的范畴,需将其划为可转债主题基金。对于在范围内的基金而言,需要关注基金经理转债的投资策略。通常来说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债性转债做固收类资产的替代;一种则是在债性转债和股性转债之间进行平衡。此外,由于可转债更多依托于正股的表现,部分管理人也会在转债与正股之间进行性价比比较,择机进行两类资产的配置。

        对于“固收+衍生品”策略,由于衍生工具在公募基金中的运用相对受限,常见的主要通过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的敞口暴露对组合中权益、固收资产风险进行一定的对冲。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权益或固收仓位,但相比于直接调整仓位而言,衍生品工具的应用更灵活,流动性更好。此类策略重点关注管理人衍生工具的运用能力与经验,常见于公募专户背景、量化背景和资管背景的管理人。

        由于“固收+”基金追求绝对收益的定位,在资产风格轮动的背景下,单独依靠某一类或两类资产去获取绝对收益的难度较大,部分管理人将以上几类资产和工具进行结合运用,已达到全天候的效果。当然,这也对整个管理团队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注团队搭建完善、策略分工细致且能力圈较广的管理人。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2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