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14:49 | 来源:长江商报 | | [IPO]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本次IPO,丹娜生物拟募资3亿元用于扩产。不过,扩产的必要性受到市场质疑,因为,公司产能利用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北交所下发的两轮审核问询函,均重点问及扩产的必要...
冲击科创板失败,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娜生物”)“北上”,冲击北交所。
12月20日晚,丹娜生物披露了IPO上会稿。
本次IPO,丹娜生物拟募资3亿元用于扩产。不过,扩产的必要性受到市场质疑,因为,公司产能利用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北交所下发的两轮审核问询函,均重点问及扩产的必要性、合理性。
丹娜生物的成长性也值得怀疑。2020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均在2亿元级徘徊,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均在7000万元左右波动。期间,公司出现了营收净利反向波动情形。
丹娜生物的核心原材料告急。2021年2月,鲎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20年以来,丹娜生物停止了对鲎的采购及采血行为,公司能否如期顺利找到替代性产品,备受关注。
营收净利增长乏力
成长性是IPO企业能否顺利过关的重要考量因素。丹娜生物的经营业绩成长性不足。
丹娜生物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它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诊断试剂产品,还拥有诊断仪器等其他系列产品。
从经营业绩方面看,2020年至2023年,丹娜生物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5亿元、2.34亿元、2.95亿元、2.37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95.39%、13.87%、26.11%、-19.7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53.40万元、7033.63万元、4461.99万元、7759.55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71.76%、1.15%、-36.56%、73.90%。
整体而言,公司业绩增长乏力,2023年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幅度分别仅为15.19%、11.59%。
营收、净利的变动还出现了异常,二者并不同步。2022年、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变动方向相反。
这与不同业务线的创收、创利能力出现重大变动相关。2022年,丹娜生物营收、净利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为,应急业务利润大幅下滑。丹娜生物的应急业务主要是销售新冠抗原、抗体检测相关产品及服务的业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相关业务市场需求萎缩,势必会影响相关企业。
2020年、2021年,丹娜生物应急业务的净利润一直稳定在1500万元以上,占比稳定在20%以上。到了2022年,应急业务利润迅速降至111.23万元,2023年亏损296.46万元,今年上半年为17.87万元。
2023年,丹娜生物利润回升,源于酶动力学系列产品及酶联免疫法系列产品贡献。当年,两系列产品毛利分别为8295.76万元、9433.71万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51%、46%,合计占公司毛利的89.31%。
备受关注的是,丹娜生物的酶动力学系列产品正面临原材料供应风险。
酶动力学系列主要产品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显色法)、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鲎血细胞。
2021年2月,鲎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严管控禁止鲎的采购及采血行为。
2020年开始,丹娜生物基本上停止鲎的采购及采血,这意味着公司核心原材料存在供应风险。
丹娜生物的说法是,公司有大量库存,此外,正在寻找替代产品。公司也坦承,若未来鲎血细胞供应无法持续且替代性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将会对业务开展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产能利用率不高仍扩产
丹娜生物冲刺IPO,主要目的是通过募资扩产。
早在2020年11月20日,丹娜生物就向上交所递交了IPO申请,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根据当时的招股书,丹娜生物拟募资4.08亿元,其中,2.20亿元用于总部基地项目(一期)建设,1.08亿元用于新产品研发项目,剩下的8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但公司科创板IPO一直没有进展。2023年12月29日,丹娜生物改道“北上”,冲击北交所,并进行了预披露。到今年12月20日,公司完成了两轮问询,并披露了上会稿,即将接受上会审核。
冲刺北交所,丹娜生物的募资金额不减反增,公司打算募资5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总部基地项目建设,1.5亿元用于新产品研发项目,剩下的5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丹娜生物并不缺钱,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即理财产品)合计为3.63亿元,对应的有息负债基本为0。
此外,在IPO之前的几年,公司累计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合计超过5100万元。
基于此,市场质疑丹娜生物使用募资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合理性。
根据最新披露的上会稿,丹娜生物募资额调减至3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总部基地项目建设,1亿元用于新产品研发项目,取消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总部基地建设项目,虽然使用募资金额减少至2亿元,但项目总投资3.02亿元不变。该项目拟生产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法系列产品及真菌药敏产品、荧光染液产品,其中免疫层析法系列产品新增产能1300万人份,化学发光法系列产品新增产能1000万人份。
2023年,丹娜生物三类主要产品(酶联免疫法系列试剂、酶动力学系列试剂和免疫层析法系列试剂)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3.42%、80.81%、62.64%,产销率分别为83.79%、82.32%、13.03%。今年1—6月,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3.39%、60.25%、79.18%,产销率分别为96.18%、87.34%、84.25%。
2023年,丹娜生物免疫层析法系列产品产能为2010万人份,产量为1259.11万人份,产能利用率为62.64%,销量为164.04万人份,产销率为13.03%,产销率较低主要系2023年应急业务产品需求降低,销量下降。
数据显示,公司三大类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均不高,且产销率还有提升空间。
针对丹娜生物募资扩产,监管发出的两轮问询函,均重点问及天津总部基地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要求说明期后该系列产品的销售情况、市场前景及产能消化能力。
恐已错过上市窗口期
时机,是做成一件事的重要因素。企业IPO上市,也需要把握时机这一因素。丹娜生物科创板IPO失败,可能就是错过了上市的窗口期。转战北交所,丹娜生物恐怕也没赶上窗口期。
曾经,A股市场掀起一轮体外诊断企业IPO上市潮。包括基因科技、爱康生物、微策生物、世和基因、翌圣生物、凯实生物、菲鹏生物等数十家体外诊断企业冲刺A股IPO,但是,绝大部分企业IPO失败。
公开信息显示,近三年,仅有康为世纪在2022年10月完成IPO上市。
截至目前,A股在审的体外诊断企业,包括丹娜生物在内,仅剩三家。
体外诊断企业在经历疫情初期的急速狂飙后,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业绩快速滑落,成长性受到市场质疑。此外,体外诊断行业也是医疗领域腐败的重灾区,行业的合规性备受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审核趋严,体外诊断企业IPO上市的成功性降低。
2022年11月,沪深交易所均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
2024年1—10月,A股医药生物企业上市3家,共计募资19.25亿元。成功上市的三家企业中,益诺思主要从事新药研发服务,爱迪特是口腔连锁,海昇药业主营原料药和中间体,无一家是体外诊断企业。而丹娜生物属于制药企业领域,专注于体外诊断细分领域。
医药行业“带金销售”是违法违规的重灾区,近年来,出现了异常的捐赠行为,即将产品以捐赠资助、科研合作、试验推广等形式,免费提供给医疗单位使用。而这一现象背后,被质疑存在附加不当条件、捐赠后谋取商业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
丹娜生物主要通过联动销售模式进行销售,公司通过向客户出售、租赁和投放仪器,以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进而带动诊断试剂的销售。公司根据终端客户具体的需求,将仪器免费提供给客户使用。投放仪器由客户代管,公司拥有所有权,客户拥有使用权。
丹娜生物的销售费用低于同行,引发质疑。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3451.78万元、3840.79万元、5123.41万元、2542.23万元,销售费用率为14.75%、13.02%、21.64%、21.59%;同期行业可比公司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0.84%、19.91%、22.44%、21.72%。
丹娜生物的销售费用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且公司销售费用以职工薪酬为主。
问询函曾重点问及丹娜生物销售费用真实性,销售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合理性。
冲击北交所,丹娜生物有戏吗?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