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5日,人身险公司陆续披露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超过40家人身险公司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有所加强,这与业务结构的调整存在一定关系;整体现金流充足,业务实现正增长的人身险公司数量逐步扩大。不过,个别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承压,亟待改善。
6家公司偿付能力待加强
从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看,一些人身险公司正处于业务转型期。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出,2017年,监管部门继续强化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控制销售规模,人身险公司以万能险为主的投资型业务大幅收缩,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主要是中短存续期万能险产品)5892亿元,同比下降50.32%,个别公司降幅达90%以上。以普通险和分红险为主的原保险保费收入虽同比增长20.04%至2.6万亿元,但增速较上年缩减近17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人身险公司规模保费出现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下滑,降至3.24万亿元,同比下降6.06%。
2018年1-8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7449.58亿元,同比下降0.74%,降幅继续收窄。此前不久,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曾表示:“此次人身险业负增长与以往历史上人身险业出现的多次负增长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主动调整、节奏在我。”人身险业逐步完善了产品和精算监管政策,绝大部分人身险公司积极跟进,主动压缩高费用、高资本消耗业务,行业现金流充足,保险业务实现正增长的人身险公司数量在逐步扩大。
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表示,建议保险公司抓紧转型,要主动转型,不要被动转型。转型的关键是提高保单的技术含量,提升技术能力。在转型过程中,大型保险公司迈得快,中小型保险公司也有很多机会。
从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看,一些人身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亟待加强。其中,中法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6739.43%;吉祥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85.43%;珠江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1.89%;百年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3.77%;天安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17.64%;富德生命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18.00%。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100%、风险综合评级达标标准为B类以上,三个指标同时达标的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任意一项指标不达标的,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三家公司净利润领先
从第三季度单季度看,平安人寿、国寿股份、太保寿险盈利领先,分别是175.13亿元、39.17亿元、37.02亿元。从前三季度看,仍是平安人寿、国寿股份、太保寿险盈利领先,分别是539.64亿元、210.78亿元、102.0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死差、费差和利差是保险公司盈利的衡量标准。其中,死差是由保险公司预定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的差异造成;费差是保险公司从当期保费中提取的营业费用和当期的营业支出的差值;利差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和资金成本的差值。
从过往来看,保险公司的利润结构通常比较依赖于利差。不过,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通过业务调整,将死差和费差逐渐列入到利润贡献中。例如,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华夏人寿等前期转型力度较大的人身险公司均已看到成效。
新华保险表示,经过2016、2017年这两年的主动转型,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保费结构、年期结构、利润结构等经营指标的优化调整,初步建立起续期拉动业务发展的增长模式。
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优秀的人身险公司要有良好效益。商业公司要讲效益,如果连年亏损,让股东承担责任,没有为股东创造价值,不能说是一家成功的商业公司。
此外,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兼总精算师姚波强调,剩余边际摊销是保险公司未来会计利润的主要且稳定的来源,是实际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剩余边际增长主要源于新业务贡献及良好的经营管控。剩余边际的摊销主要来源于存量业务,新业务是未来增长的关键。”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