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巷村: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

2020-10-10 02:45 | 来源:工人日报 | 作者:王伟 | [文娱]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蒋巷村河塘纵横,坟堆遍野,田块零乱,高低不平。常德盛带头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口号,发动群众疏通河流,开沟降渍,建圩造田,筑堤防潮。...

        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国庆“双节”,一个小小的村落几天接待了5万多名游客。

        这个村,就是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这里有600亩生态园,村庄成了4A级旅游景区,年游客达20万人次;十几个种田能手打理千亩良田,绿色有机农产品供不应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家家有别墅,老人按“老”取酬,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

        变化从“换地”开始

        蒋巷村地处常熟与昆山、太仓交界处,地势低洼,“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过去血吸虫病流行。因为贫穷,村里35岁左右的男子,曾半数以上娶不到媳妇。

        1966年9月,22岁的常德盛当了蒋巷村的大队长,后来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第一次开会,是在村民的草房子里,没有凳子,大家都站着。”但常德盛坚信,“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

        蒋巷村河塘纵横,坟堆遍野,田块零乱,高低不平。常德盛带头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口号,发动群众疏通河流,开沟降渍,建圩造田,筑堤防潮。

        常德盛个子不高,体重不满百斤,可是干活时挑担不比别人少。在平整土地最紧张的时候,常德盛大年初一凌晨4时就起床挑土。一位村民发现后,马上喊来其他村民一起下田。

        就这样,全村不足400名劳力,硬是凭着每人肩上的一条扁担两只筐,把1700亩低洼地填高了1米。

        有地无肥,粮食产量上不来。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常德盛发动大家养猪养羊积累农家肥。没有钱,就到上海装粪肥,到机场割青草,到阳澄湖捞水草……

        经过一番土壤整理改良,1700亩田地终于建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田块成方,树木成行,沟渠成网,土壤肥沃……

        要想强村富民,仅靠农业还不够。常德盛带领村民紧跟时代步伐,在“农业起家”后,依靠“工业发家”。经过一番尝试和挫折后,常德盛拿出了当年改良土壤的劲头,办起了新型建材企业,既是董事长、总经理,还当推销员,终于将一家村办轻质建材厂,发展为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常盛集团,村里有了“摇钱树”。

        “要让农村更像农村”

        乘坐电瓶车穿行在蒋巷村“平旷”的田地中,即将成熟的稻子,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地毯。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玉英告诉记者,这些田地每年要休耕一季,而且,稻子产量还不如以前高。

        都已经“工业发家”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在乎田地,还要如此农作?

        蒋巷村人自有考虑。依靠“农业起家”的他们,有着深深的土地情结。

        常德盛说:“这些田地,我们现在已经把它们看做是另一种湿地公园了。你想,春天油菜花开了,一片金黄,看着不是很舒服吗?”

        从高产农业转向探索高效品质农业,蒋巷村把流转给种田大户的土地逐步流转回村集体,由村级农场统一种植,实现专业化、集约化种植;实施“休耕还田”,一年种一季优质良种水稻,实行有机种植。

        “以前吃不饱,为了高产,用的是化肥农药。现在讲品质,要绿色有机,不用化肥农药的稻子,又好吃,又好看,多好!”村民们说。

        水稻产量低了,但品质好了,附加值高了。持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种田专业户蒋荫达说,虽然每亩有机稻田的产量比之前的化肥稻少了300斤,但去年这里产的品牌“蒋巷大米”市场价从每公斤6元涨到了20元,利润翻了一番。蒋荫达去年还试着“稻鳝共作”,每亩增收2000元左右。

        “我们的想法是,要让农村更像农村。”常德盛说。

        “怡然自乐”的景区人

        “生态园好看好玩,不用说肯定是景区了。没想到农田、房子也好看,整个村子都成公园了。”这个假期,来自上海的游客裴先生徜徉在蒋巷村,感到非常“适意”。

        村小魅力大。

        蒋巷村全村200户,875人,村辖面积3平方公里。蒋玉英告诉记者,村里打造了“四园一基地”:蒋巷生态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建有村史展览馆、江南农家民俗馆、休闲体育场、农耕实践区等,还有三星级的蒋巷宾馆、度假村、民俗风情一条街,一方面让村民享用,同时让外来客人领略新农村建设、生态田园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等。

        常见的农村养老问题,在这里不是问题。

        穿过掩映在绿树花草间的别墅群,记者来到蒋巷村老年公寓。活动室里,十几位老人下棋的下棋,打麻将的打麻将,悠闲自得。

        蒋玉英介绍,村里建了158套三星级标准的老年公寓,供单身及双亲老人使用,对老人与子女同住别墅房的家庭,则给予2000元至3000元的奖励。

        村民老张说,公寓里水、电、气设施齐全,隔壁都是年纪相仿的老邻居,子女隔三岔五也会来看望,自己过得舒心,子女也放心。

        在蒋巷村,凡男满58虚岁、女满55虚岁的村民,每月均可领取600元至2300元不等的养老金。每年,村里还有股份分红,去年人均达到了1万元。

        这些天,村委会对面的蒋巷护理院正在加紧装修。这处规划床位250个的护理院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村里村外的老人均可入住。村里的老人入住护理院还能拿到补助。

        2019年,蒋巷村人均收入6.25万元(其中1万元为村集体分红)。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提素质。从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到生态美家、精神传家,蒋巷村全面发展始终不停步。

        村里坚持20年每年举办家庭读书活动,鼓励村民读书看报记笔记。9月13日,蒋巷村表彰了在去年读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185户家庭。村里还出钱给每个家庭订阅报刊。

        2008年2月,村里出台《蒋巷村村规民约奖励制度》,遵守村规民约就能得到相应奖励,享受各种福利。

        “刚搬进农民新村,毁绿种菜、乱扔垃圾、乱搭乱建等现象还是不少,现在绝迹了。”今年76岁的常德盛说,他心目中的蒋巷,是“绿色蒋巷、优美蒋巷、整洁蒋巷、和谐蒋巷、幸福蒋巷”。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0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