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02:23 | 来源:科技日报 | | [文娱]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一段甘肃酒泉学生课间操跳敦煌舞的视频在网上走红。据介绍,这套课间操是根据敦煌壁画二次创作的,当地学生跳敦煌舞课间操已经有四五年了。...
近日,一段甘肃酒泉学生课间操跳敦煌舞的视频在网上走红。据介绍,这套课间操是根据敦煌壁画二次创作的,当地学生跳敦煌舞课间操已经有四五年了。从网上视频来看,学生动作娴熟,抬臂屈腿,体姿、动作,乃至安宁的神情、微笑的脸庞,都和敦煌壁画上的飞天有几分相似,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众所周知,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敦煌文化博大精深,艺术形象美轮美奂,飞天是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长期以来,敦煌给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养分,催生了许多精品佳作,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从敦煌这笔宝贵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言,我们既需要将其转化为舞台上、银幕上的艺术精品,也需要推动其以日常化的形式走进我们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有助于大众体认和接受敦煌文化。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敦煌舞课间操,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实践表明,相比于在一旁观察,参与艺术创造的体验更能让人抵达美育真谛。学生做操时,即便只是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所获得的身体体验与记忆,和欣赏一幅飞天画,或者观看一部敦煌题材的戏剧影视作品,也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形成对敦煌文化艺术的亲近、认知和理解也必然是全新的。
如果在教习敦煌舞课间操的同时,辅之以敦煌文化和历史的讲解以及艺术赏析,相信更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敦煌不仅是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折射着一段民族悲痛史,更蕴含着几代中国人保护国宝、文化传承的可贵精神。从王国维到常书鸿、段文杰再到樊锦诗,他们和敦煌的感人故事,已经积淀成一种道德操守和文化精神,成为青少年人培养民族精神,坚定民族自信的生动教材。
近年来,随着美育和艺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探索中小学美育的有效路径,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最近,艺术进中考更是引起热议。而敦煌舞课间操及其类似的文体活动,具有美育方法论的意义。正如近代哲学家李石岑所言:“美育之解释不一,然不离乎审美心之养成。进一步言之,即为美的情操之陶冶。”美育不是让学生理解美学概念,更不是让学生背诵美学史大事,也不是移植或照搬某些所谓成功的教育理念或模式。相反,美育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特别是应用好在地的、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周遭世界多种多样的美,并在其中提升格调,陶冶心灵,进而增强塑造美的生活、美的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酒泉的教育工作者就近取材,给学生排练敦煌舞课间操,正反映了这样一种科学的美育理念。我国美育先驱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文化丰富多彩,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蕴藏着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资源,这是当代美育的重要基础。各地中小学美育应借鉴敦煌舞课间操的做法,充分开掘本地美育资源,靠山赏山,靠海观海,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充满乡土气息的美育课程,在积极传承弘扬地方文脉的同时,以文化的力量滋养人格,完善、实现心灵解放。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