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剩余市场”尚需多方合力

2021-06-24 10:57 | 来源:证券时报 | 作者:刘敬元 邓雄鹰 | [保险]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根据目前市场反馈情况,绝大部分消费者车险保费下降,商业车险投保率上升、保额增长,广受诟病的车险手续费下降。同时,车险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上升也随之出现,保险公司更...

        被称为史上最大力度车险改革的车险综改自去年9月份启动,至今已9个月。

        根据目前市场反馈情况,绝大部分消费者车险保费下降,商业车险投保率上升、保额增长,广受诟病的车险手续费下降。同时,车险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上升也随之出现,保险公司更加注重车险业务质量和管控成本。

        车险综改以后被市场主体抛弃的营运货车市场,可以称为我国“车险市场剩余业务”。“剩余市场”的出现,是车险市场化进程的必经过程,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这个市场和解决这部分市场需求。

        一是需要坚定推进车险费率的全面放开。我国的车险费率改革采取的是分步渐进式改革,经过几轮车险费率改革,目前我国车险定价已经逐步市场化,但仍有上下限的限制。这种方式有利于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和无序竞争。行业人士呼吁在必要的时候应尽快推进车险费率全面市场化,使车险定价真正反映风险,方能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赔付率过高导致的“限制投保”问题。

        二是保险公司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于车险业务,保险公司习惯于争抢出险率低的私家车业务、避开风险高的业务。但当前市场增量有限,越来越比拼存量竞争能力,谁能做精谁就具有竞争力。而营运货车这一规模较大的高风险业务,留给保险公司精准服务、精细化管理的空间巨大,国际上不乏从高风险业务起家的细分领域保险公司,也提供了一定借鉴。

        三是对于真正的“剩余市场”,按比例强制分保。未来,待主流市场需求都已覆盖但仍存在的极其小众的剩余业务,可以借鉴国际经验,采取行政强制摊派承保的方式。

        可以说,“剩余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比如发达国家的老年人车主,这类群体的车险市场化定价其实很高,但老人支付能力有限,实际价格提不上去,保险公司没有承保意愿。国外对于这块“剩余市场”,往往是政府部门介入,进行行政摊派,强制市场承保商按市场份额比例等进行分摊承保,否则会给予市场主体进行罚款甚至强制退出的处罚。

        企业经营本身是逐利的,出于商业考虑,保险公司将高风险的营运货车拒之门外符合商业逻辑。据证券时报记者的了解,不少保险业内人士认为眼下并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有人士认为,通过监管介入,对于真正的“剩余市场”按比例强制分保不失为一种方法。

        但是从长期看,对于如此大规模的业务,还是需要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

        这需要保险公司专注这一领域,增加风险管控举措,同时也需要营运货车链条上的各方共同出力,一起改善行业生态。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1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