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10:14 | 来源:证券时报网 | | [资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推广行业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引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推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
到2023年,深圳建成3个以上千亿级细分领域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成为推动深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深圳的数字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又应该如何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的一场联组讨论会上,来自经济界、科技界,以及特邀香港界别的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2021年1月5日,《深圳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正式出台。方案指出,到2023年,深圳建成3个以上千亿级细分领域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成为推动深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底层技术及应用,有一个从早期培育到不断完善壮大的过程。
经济界委员厉伟认为,深圳有必要从科学研究、应用场景等多方面培养未来的数字经济产业。厉伟建议,深圳应该成建制吸引顶尖的科研机构和项目落地。他以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为例,深圳多家创投投资了该研究院孵化的项目。他建议深圳市领导出面与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交流,吸引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同企业一起在深圳设立分院和分公司,甚至迁移总部到深圳。此外,深圳还应该建设AI大装置作为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吸引项目落地。他指出,吸引项目落地,给科研经费,不如给“首台套”费用,给房给地不如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要运用立体化思路招商。严格围绕市、区的产业规划,结合产业部门的政策意图出资,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在项目早期介入,将天使项目和创业起步阶段的人才留在深圳,同时出资应该形成接续性,通过子基金对企业在不同阶段进行支持。
工商联委员李勇则关注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李勇认为,深圳大多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较慢,在应用层面没有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深圳产业数字化的发展。
据深圳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调研,深圳约有20%的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而约70%的中小企业在探索尝试中,虽然工作起步较早,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比例显著高于全国水平,但从融合应用的深度来看,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相关技术的利用程度还比较低,多停留于“资料上云”的阶段,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仍然受到很多限制。此外,深圳数字经济应用领域的优势主要沉淀在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存在一定的“重龙头轻中小”、“大树底下不长草”现象。
李勇建议,推广行业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引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推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此外,还应该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素支持,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财政金融支持,以“高端制造+数字技术”专项基金、相关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投资子基金等形式,发挥金融作用激励企业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数字化转型协同生态,充分发挥华为、腾讯、华星光电等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在标准引领、制定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开展数字经济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以技术标准为纽带构建共生共赢的开放平台和生态系统。
特邀香港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庄紫祥则提出,以数字经济赋能,助力深港一体化水平提升。具体在执行层面,他建议加强深港数字经济平台、机制、信息对接,为港人港青在大湾区生活提供最新、最精准、最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包括政务、商务、生活、税务等,同时也为有意到香港生活的内地同胞提供对等服务。此外,深圳可建设仅供深圳市民购买的港货“香港一条街”,同时建设供全国海购的,由港青做服务载体的“跨境电商港店平台”,原则是“省时便深”,既让内地同胞享受最优海购,也让最有信誉港商在前海生活赚钱。最后,他还建议设立深圳前海驻香港一站式服务中心,创建一条独立专线把前海服务窗口延伸到香港办公,在特区为有意来内地发展的港人港青提供验资、公证、居住证、银行开户、税号、社保等服务,促进深港一体化水平提升。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