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1 09:27 | 来源:盖世汽车 | | [汽车]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首先,需要明白,6月特斯拉销量之所以井喷,还是由于4月、5月受限疫情大量订单积压后的同时释放。而7月销量之所以腰斩,则是因为上海工厂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生产线...
不知为何,放眼整个行业,对于特斯拉这样一家流量与声量均颇高的明星车企,总是充斥着各种“吹捧与看衰”并存的言论。
6月,当其在华狂售新车7.8万辆,Model Y单车型销量更是一举突破5万辆之时,吹捧者的欢呼此起彼伏,甚至不乏观点认为:身处中国,无论自主品牌也好,合资品牌也罢,电动化转型的进程,都将会因为特斯拉的愈发强势,变得万分艰难、前途暗淡。
可刚刚过去的7月,随着其在华销量出现超过64%的大幅度环比下滑,仅售出新车2.82万辆之时,看衰者的贬低则再次登场,诸多自媒体的推文中,类似《特斯拉,卖不动了》般熟悉的标题,也重新得以冷饭热炒。
强烈对比之下,作为旁观者,更想提醒大家的是:“在评判任何一家企业的时候,一方面必须正视它的强大,另一方面也无需妄自菲薄。”
首先,需要明白,6月特斯拉销量之所以井喷,还是由于4月、5月受限疫情大量订单积压后的同时释放。而7月销量之所以腰斩,则是因为上海工厂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生产线改造工作。
而就目前已知的相关消息来看,其中负责生产Model Y的二期产线,7月16日率先完成扩产工作。负责生产Model 3的一期产线,7月17日开始进行改造,预计8月7日完成改装工作。
另外,根据特斯拉官方透露,二期产线员工已经回到工厂工作,Model Y的生产工作已经回归正轨,一期产线员工从7月17日起开始休假,预计从8月8日起正常上班。
由此可以肯定的是,8月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的在华销量,可能还会出现“不及预期”的情况。而到了9月,随着全部改造工作的结束,产能得以更好的释放,单月突破10万辆大关,也不是没有可能。
十分有趣的是,几天前结束的最新一届股东大会上,马斯克除了对外“吹嘘”接下来位于全球将会拥有10-12个超级工厂,每所工厂的年产能达到150-200万辆,并且10年间将交付1亿辆新车之外,还略显务实的表示,此刻特斯拉成功拥有了单年生产150万辆新车的能力,到年底将提升至200万辆。
作为另一维度的论据,随着产能爬坡加速,国产Model Y的交付周期已经缩短至8-12周。所以结合上述种种迹象,当需求端不存在太多问题,制造端的麻烦逐渐被解决,销量层面的回暖与创造新高,更像是“必然事件”。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虽然特斯拉并没有卖不动,但身处中国的先发优势,很有可能正在被蚕食。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类似长安深蓝SL03、比亚迪海豹、哪吒S等多款B级新能源轿车的上市,以及即将交付蔚来ET5的到来,加之本就表现强势的比亚迪汉与小鹏P7,能够发现它们已经开始“分流”特斯拉Model 3的固有份额,这条“鲶鱼”看似面临着被合围局面。
并且碍于提车周期过长,多轮“官涨”后性价比进一步减弱,同样也在导致特斯拉Model 3潜在客户的流失。望向更深层次,影响后者的诱因,甚至不排除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恶”,以及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化维度的感知,远没有想象中强烈等多方面。
而此刻,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特斯拉Model 3所遭遇的种种掣肘,Model Y同样无法避免。就像是本周阿维塔11官宣售价后,第一时间想到的竞争对手,恰恰就是后者。并且随着类似小鹏G9的到来,明年蔚来ES6、EC6的焕新,以及比亚迪上攻,特斯拉Model Y的日子必然不会好过。
总结下来,大环境的内卷程度远超预期,以及购车习惯的迭代不及预期,均拖累着这家美国车企去追求更大的量变。就像在之前文章中提及的那样,身处中国特斯拉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受”。
因此,为了尽快解决问题,重新巩固先发优势,就要求其拿出更多能够刺激终端消费者的“底牌”。
好在,据相关媒体曝出的消息来看,宁德时代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向特斯拉供应M3P电池,搭载在使用72度电池包的Model Y车型中,而该版本Model Y将于明年初上市。也就是说,很快搭载全新电池、综合竞争力更强的产品,就将正式入局。
另外,请不要忘记,得益于恐怖的毛利率,“主动降价”同样是特斯拉抵御风险最强大的武器。
届时,厮杀必然会变得更加残酷。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