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啤酒包销纠纷一审被判赔3.53亿 净利时隔8年再降销售费连增研发缩水

2025-03-17 14:05 | 来源:长江商报 | 作者:侠名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为中国第四大啤酒公司,重庆啤酒有着不错的经营业绩。不过,2024年,公司出现了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少见的双降。...

        备受关注的重庆啤酒(59.550, 0.63, 1.07%)(600132.SH)与参股公司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威”)之间的合同纠纷案有了最新进展。

        3月14日晚间,重庆啤酒披露,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公司被判向嘉威赔偿3.53亿元。

        重庆啤酒在公告中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公司将提起上诉,并重新审视与嘉威的合作。

        重庆啤酒曾被列为重庆国企改制的重点项目,2008年12月,丹麦嘉士伯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2009年初,重庆啤酒与嘉威签订了包销协议,即由重庆啤酒包揽嘉威所产啤酒销售。

        始于2020年,因为包销纠纷,双方互相起诉对方。2023年10月,嘉威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庆啤酒方面赔偿6.32亿元。

        作为中国第四大啤酒公司,重庆啤酒有着不错的经营业绩。不过,2024年,公司出现了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少见的双降。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两年,重庆啤酒的研发投入明显缩水。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为0.26亿元,此前的2021年、2022年分别为1.63亿元、1.11亿元。

        不服一审判决将上诉

        重庆啤酒与参股公司之间签订的包销协议引发的纠纷愈演愈烈。

        根据重庆啤酒最新公告,嘉威就其与公司的合同纠纷,于2023年10月11日向重庆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案件于2024年8月1日开庭,重庆啤酒当庭提交《民事反诉状》,请求法院判令解除公司与嘉威于2019年3月15日签订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之备忘录(三)》(以下简称《备忘录三》)。

        3月14日,重庆啤酒公告,公司收到该案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内容为,重庆啤酒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嘉威损失约3.53亿元,驳回嘉威的其他诉讼请求,驳回重庆啤酒的反诉请求。

        公告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重庆啤酒将提起上诉,并重新审视与嘉威的合作。

        重庆啤酒表示,经与审计机构沟通,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重庆啤酒下属实施该包销业务的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简称“嘉士伯重啤”)拟计提预计负债2.54亿元,预计减少公司2024年度利润总额2.54亿元,减少归母净利润1.31亿元。

        2009年,嘉威与重庆啤酒签订了为期20年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约定包销期间仅允许嘉威生产“山城”品牌啤酒,且生产的全部啤酒均应交由重庆啤酒包销。2015年之后,双方陆续签订了《〈产品包销框架协议〉之补充协议》《产品包销备忘录》等文件,其中也包括重庆啤酒此次公告提及的《备忘录三》。

        重庆啤酒控股股东方面“嘉士伯中国”发布声明称,重庆啤酒历来产能充足,并不需要嘉威代工,而包销协议严重牺牲了重啤的利益,出于对企业发展历史的尊重,重庆啤酒始终履行该协议,但对于嘉威试图超越协议框架范围,攫取更多不当利益的行为,公司绝不认可。

        声明显示,2009年1月,仍为国企的重庆啤酒与嘉威签订了包销协议。该协议一方面要求重庆啤酒从嘉威采购的啤酒价格与其经销价格一致,另一方面要求“同增同减”,嘉威的包销量与重庆啤酒在重庆主城区的主要工厂销量同步增减。

        2009至2023年,嘉威累计获得利润达20.29亿元,其中16.48亿元是在嘉士伯控股重庆啤酒之后。

        嘉威方面则是另一种说法。2024年8月,嘉威在其公众号发布“拯救‘山城’啤酒品牌的声明”。

        声明称,为防止恶性竞争,共同做大做强“山城”啤酒品牌,重庆啤酒集团以“山城”啤酒商标使用权出资联合钰鑫集团共同组建嘉威公司(钰鑫集团占61%,重啤占33%,钰鑫工会占6%)。 此后,“山城”啤酒产销量由1999年的不足30万吨猛增至2013年的100万吨,重庆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西南地区占有率也达65%以上。

        但自2013年外资丹麦嘉士伯中国收购重啤股份以来,“山城”啤酒年产销量从100万吨下降至9.8万吨,品牌价值从60亿元到现在包括“山城”啤酒品牌在内的所有199个本地品牌商标的账面价值已不足1600万元,“山城”啤酒品牌濒临消亡,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釜底抽薪。

        销售费连增研发投入缩水

        重庆啤酒与嘉威之间的纠纷如何解决,最终有待法院做出公正判决。但重庆啤酒自身的发展不容忽视。

        曾经,重庆啤酒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2016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31.96亿元,同比下降3.85%;归母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增长375.57%。

        紧随其后的2017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了归母净利润不间断增长。其归母净利润从3.29亿元增长至13.37亿元,营业收入也从31.76亿元增长至148.15亿元。

        但是,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了下降。

        根据业绩快报,2024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45亿元、12.45亿元,同比下降1.15%、6.84%。

        这是公司归母净利润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上一次下降是2015年,间隔了八年。

        对于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重庆啤酒表示,受啤酒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转换影响,啤酒行业在餐饮和娱乐渠道等现饮消费场景承压,公司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公司通过加速开拓非现饮渠道并提升罐化率,积极应对上述变化趋势。随着公司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司加大了信息化投入,信息服务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同行业公司中,2024年前三季度,青岛啤酒(74.160, -0.04, -0.05%)、燕京啤酒(12.200, -0.01, -0.08%)、珠江啤酒(10.290, 0.11, 1.08%)、惠泉啤酒(11.230, -0.01, -0.09%)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在增长。当期,重庆啤酒的归母净利润小幅下降。

        备受关注的是,重庆啤酒的销售费用逐年增加。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22.13亿元,2022年、2023年分别为23.26亿元、25.3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为19.69亿元,同比继续增长。

        与之对应的是,公司研发投入明显缩水。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63亿元,2022年下降至1.11亿元,2023年仅为0.26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为0.1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13亿元略有增长。

        过去几年,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营销驱动,研发投入大幅缩水,未来的重庆啤酒,靠什么打造核心竞争力?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4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