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10:52 | 来源:电鳗快报 | | [财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价格欺诈的实质是商业语言的腐败。当"清仓价"永远清不完,"限时抢购"日日循环,这些被污染的词汇已丧失基本沟通功能。专项整治通过规范标价行为、明确促销规则,本质上是在...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当虚假广告的浮夸辞藻模糊了消费者的双眼,当价格欺诈的隐形陷阱侵蚀市场信任,市场监管总局的专项整治行动犹如一柄利剑,直指商业生态中的顽疾。近些年,相关部门以"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为重点的围剿战,不仅是对市场规则的修复,更是对诚信这一商业文明基石的重新浇筑。
从明星代言的"神药"到直播间的"全网最低价",虚假宣传早已异化成精密的骗术。某保健品将普通成分包装成"抗癌奇效",某电商平台虚构原价制造折扣假象——这些精心设计的谎言正在透支社会信任资本。市场监管的雷霆手段,正是要撕开这些欺诈画皮,让阳光照进商业交易的每个角落。
价格欺诈的实质是商业语言的腐败。当"清仓价"永远清不完,"限时抢购"日日循环,这些被污染的词汇已丧失基本沟通功能。专项整治通过规范标价行为、明确促销规则,本质上是在重构市场的诚信语法。就像修复被污染的河流,需要从源头净化每滴水的透明度。
在看似宏大的监管行动背后,藏着无数鲜活的民生故事。老人攥着养老金购买虚假保健品,主妇比较三小时仍落入价格陷阱——每一次执法都是对具体生活的守护。当某地市场监管局责令违规房企退还百万"茶水费",当职业打假人举报的虚假宣传网店被查封,我们看到的正是法治温度在毛细血管般的市场末端传递。
这场整治风暴启示我们:健康的市场不仅需要刚性监管,更需要培育商家的道德自律。就像古人用"市不二价"形容理想商业图景,今天的我们也在用法治与诚信,编织着现代版的市场文明经纬。当欺诈的藤蔓被连根拔起,留下的将是供诚信生长的沃土。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