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9 08:35 | 来源:未知 | | [银行]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国际投机资本因此再度炒作中国资本外流压力骤增,试图使人民币汇率击穿67整数关口
截至9月28日19时,境内市场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CNY))徘徊在6.6720附近, 离岸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CNH)则位于6.6861附近。
“中国央行在10月份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前夕,再度遏制了国际投机资本新一轮沽空人民币潮涌。”一家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9月初,部分国际对冲基金原本打算趁9月美元加息预期升温之际,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击穿6.70心理防线,引发更大的人民币沽空潮。
但9月初,香港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升至1月以来的最高值23.68%,市场分析认为,此举可能与央行的主动干预有关。国际投机资本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沽空人民币的高融资成本,不得不知难而退。
“这仅仅是央行一系列组合拳的一个步骤。”一家国有银行外汇交易员认为,从8月运行结售汇逆差环比下降70%,到放宽人民币合格投资者(RQFII机构)投资额度审批流程,央行正针对人民币加入SDR之后的流动性变化加强监管。
当前金融市场普遍认为,10月1日人民币加入SDR后,中国央行维持人民币汇率平稳波动的力度将有所放缓,届时人民币或将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
“中国央行更希望人民币再加入SDR后,能更多呈现双向波动走势,吸引更多国际投资机构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巴克莱资本分析师Michael Gapen指出。
在多位经济学家看来,由于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逐步升温,人民币即便加入SDR,也未必能改变人民币看跌预期。中国央行要扭转这一市场预期,必须双管齐下:短期而言,需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设定一个明确的波动区间,一旦汇率触及区间底部即采取干预措施,让市场看到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决心;中长期而言,中国经济通过货币、财政、结构性改革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加入SDR前夕的汇率保卫战
9月19日,香港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升至1月以来最高值23.68%。多为业内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中国央行提前抽走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抬高离岸人民币融资成本,以此稳定人民币汇率。
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分析,此举的确收到不错的效果,对冲基金通常会借入大量离岸人民币头寸进行抛售,以此沽空人民币套利,其收益来源,主要是人民币贬值收益减去融资成本的价差。若香港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突然飙涨,对冲基金就必须为借入的人民币头寸融资成本升高,导致套利收益大幅收窄,甚至无利可图。
“过去一周时间,境内外人民币汇差基本保持在200个基点以内,缺乏以汇差套利交易沽空人民币的机会。”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表示。
9月7日,中国央行数据显示,8月末外汇储备为31851.7亿美元,创下2011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
国际投机资本因此再度炒作中国资本外流压力骤增,试图使人民币汇率击穿6.7整数关口。
“这段时间,有的对冲基金增加了人民币沽空力度。”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透露。
然而,9月19日外管局数据显示,8月银行结售汇逆差环比大降70%,创下去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对冲基金沽空人民币的动作戛然而止。
“央行已采取应对措施遏制外汇储备降速,此前沽空人民币的基础不在。”上述外汇交易说。
为了减缓外汇储备流失速度,国内大型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资本管制措施,包括部分中资银行内部执行结售汇逆差额度逐月减少、单月结汇额需高于售汇额等。
9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银行透露将下发通知规定个人客户不得以“分拆交易”等方式规避个人结售汇的年度总额管理。但央行没有公开发布这个消息。
加入SDR后的博弈新动向
尽管中国央行在人民币加入SDR前夕成功遏制了一轮沽空人民币浪潮,央行与国际投机资本间的博弈并未终结。
“在加入SDR后,人民币贬值压力更高。”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Julian Evans-Pritchard近期发布报告指出。一方面,人民币加入SDR后,中国央行稳定汇率的力度或将减弱,可能形成沽空人民币套利的操作窗口;另一方面,国际投机资本能以更低融资成本拆入大量离岸人民币,作为沽空筹码。
不过,中国央行对此提早采取了应对措施。
9月5日,中国央行和外汇局调整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监管措施,将对单家人民币合格投资者(RQFII机构)投资额度实行备案或审批管理,旨在放宽RQFII机构的额度管理。
此举一方面通过扩大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回流投资境内金融市场的规模,提高国际大型金融机构配置人民币的比例;另一方面,央行多了一项调控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规模的措施,若大量离岸人民币通过RQFII机构回流境内,势必抬高离岸市场人民币的融资成本。
“相比此前央行的被动应对,近期更多采取先发制人的做法。”上述国有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人民币加入SDR后,其在国际市场的流通使用范围扩大,汇率管理难度增加,先发制人的应对措施可确保人民币汇率逐步从贬多涨少转向双向波动,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