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虚实之间-观察债市动荡的一个角度

2016-12-20 05:14 | 来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如果我们观察近年来企业的行为,金融市场的演绎确实改变了他们的资金运用方向,而这些行为又进一步改变了特定金融市场的状况,二者的互动在某一时期处于“正反馈”模式,

     近年来,关于“‘实体经济’日益艰难,而金融和互联网等‘虚拟经济’却快速畸形发展”、“金融回报太高,导致没人愿意干实业”的观点屡屡见诸各大媒体论坛。今年更是出现了金融“野蛮人”举牌制造业龙头公司,导致管理层集体出走的事件。从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所传达的信息来看,中央政府比较有力地回应了民众的关切,提出“振兴实体经济”、“防范资产泡沫”等多方面的内容。
 
    如果我们观察近年来企业的行为,金融市场的演绎确实改变了他们的资金运用方向,而这些行为又进一步改变了特定金融市场的状况,二者的互动在某一时期处于“正反馈”模式,但最终往往进入“负反馈”模式。去年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股票大幅上涨的时候,许多原来从事制造业的企业纷纷收购互联网、传媒类的“题材”企业,谋求股价的提升,而这些收购行为又进一步催生了一批批新的“明星公司”。今年以来,随着监管加强对重组行为的限制以及部分新兴行业企业自身发展遇到瓶颈,许多之前筹划的收购行为纷纷宣布终止,截至上周五,创业板指数今年以来跌幅超过26%,昔日的热门企业纷纷裁员减薪,开始过苦日子。
 
    另一个约略相似的故事是,持续火爆多年的固定收益市场带来了“实体企业”很大的理财需求,很多大企业报表上的“其他流动资产”(该科目往往记录了企业购买短期理财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将自身的AAA、AA+的信用资质“物尽其用”,大企业们开始了发债买理财坐吃利息差的盈利模式(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兑付客户的收益接近4%,而部分AAA企业的发债成本接近3%)。于是我们看到个别企业在经营现金流改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债务规模不降反升。

    然而,随着11月份以来债市的调整,许多产品已无法达到这些“实体企业”的盈利预期,这部分“预期差”将在委托企业、参与理财产业链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分配,各自承担相应的损失。

   如果这些委托理财的企业遭受到盈利损失或者认识到了进行理财的风险,其后续的“撤资”行为或将加剧市场的短期动荡。即使预期金融机构将承担大部分的理财资金亏损,根据目前的中债估值曲线,3年期AAA企业债的收益率已经攀升至4.3%,这个利率水平甚至超过了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这部分高信用等级企业会暂停利用债市进行生产投入,更不要说进行所谓套利性质的融资,自然的供求调整迟早会发生。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债市动荡夹杂了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多方面原因,同时也孕育了部分债券品种的投资机会。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19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