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美联储加息吊足了市场胃口一样,其缩表计划也是如此。终于,美联储在刚刚结束的议息会议上宣布自今年10月份起启动渐进式缩表,同时维持基准利率1%-1.25%不变。对于美联储即将启动的缩表计划,中国人民银行又该采取何种对策进行应对呢?
缩表,是指央行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为。央行调节资产负债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基础货币的数额。基础货币主要由货币发行(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及少量银行库存现金)和存款准备金构成。后者又细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美联储将于10月13日开始,减少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的行动,从10月31日开始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行动。从美联储的缩表计划可以看出,其目的也是为了改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这与央行的做法是一致的。我国采取的去杠杆措施,就包含了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尽管从结果来看是被动的,但也是政策工具组合(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缩表问题上,央行无疑走在了美联储的前面。今年1月末到3月末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1.1万亿元,降幅3%。5月12日,央行在2017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央行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规模为347144亿元,较7月底减少3466亿元,政府存款减少了5323亿元,是今年3月份以后的再次缩表。这次缩表主要是财政存款减少后央行的一个被动行为,不会对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由央行上面的两次缩表可以看出,我们的缩表是被动的,与美联储主动缩表存在根本上的差异。除了外汇占款、季节性等因素外,我们的缩表受到财政存款的影响更大,这是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动的重要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缩表问题上,央行是不会跟风美联储的,我们要做的是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巩固前期去杠杆效果的同时继续采用较为温和的手段将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上来,进而完成资金层面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业界存在一定分歧,主要体现在是否有必要降准这个问题上。双方都认为降准的空间是有的。但一方认为降准的信号意义过大,在近期流动性无忧的情况下没必要使用这个工具。另一方则认为有必要及时采取降准的措施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笔者认为,在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当下,在通过削峰填谷即可保持流动性无忧的情况下,在当前严查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去向的背景下,谈论降准是不合时宜的。尽管美联储提出了主动缩表的计划,但我们仍应该按照既定的节奏,做好去杠杆的工作,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美联储缩表不过是“另一只靴子落地” 专家称不会出现“缩减恐慌”
9月21日凌晨,美联储决议如期而至,其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缩表”),以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缩表”只是“另一只靴子落地”,不会给全球市场包括A股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其中,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本次启动“缩表”之前,美联储已与市场充分沟通:3月份美联储官员已经开始讨论,缩减其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扩张的资产负债表;6月份美联储公布了未来“缩表”的具体路径。由此,全球市场对美联储“缩表”已有充分准备和提前调整,“政策宣示效应”不会对相对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强烈冲击,再度引发“金融事故”的概率很低。
谈及“缩表”对A股市场的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昨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短期来看不会有过于直接的影响,无论是政策面还是资金面,只是会在情绪面产生一些扰动。但从中长期来看,“缩表”及其加息代表着美国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和正常化,对全球意味着最大的一个放水的水龙头被逐步拧紧。对全球跨境资本流动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国货币政策取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释放大量货币已无可能。
“好在我们已经未雨绸缪,主动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例如:去杠杆、减债务、推改革,这些都是要对冲这种来自国外的风险。”王军强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美国的货币政策比较紧,可能会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也比较紧,由于汇率的压力,我国被动收紧货币的话,可能对经济的需求会造成压制,上市公司的EPS就会下降,从而导致A股下跌。但是目前,外储、汇率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并且汇率也没有风险,所以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继而对A股市场也造成不了太大影响。
该人士还指出,“在美联储加息时,如果中国基准利率往上跟随,进行被动加息,或者把银行市场的利率推高,再或者国债包括风险利率也上行的话,对A股市场来说,是一个估值体系的重塑,因为,A股的定价模型就是无风险利率,如果无风险利率升高,股价就会下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