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基金被围堵拷问价值投资痛点"知易行难"

2017-11-27 10:13 | 来源:未知 | 作者: 王炯业 | [基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基金发行市场整体比较低迷的背景下,个别产品频频成“爆款”:东证资管旗下的多只“东方红”系列基金先后被百亿资金疯抢,中欧恒利三年定期开放式基金一日售罄。

   近期,在基金发行市场整体比较低迷的背景下,个别产品频频成“爆款”:东证资管旗下的多只“东方红”系列基金先后被百亿资金疯抢,中欧恒利三年定期开放式基金一日售罄。

  从表面上看,热销基金背后的光环是基金经理过往的业绩。但实际上,真正吸引资金的是价值型明星基金经理的挂帅,投资者看中的是他们笃信并长期践行的价值投资理念。

  值得深思的是,公募基金一路走来已有近二十个年头,价值投资理念并非首次出现,每一轮牛熊交替,总能深切地感受到价值投资的重要性。但在股价迭创新高后,这一简单的投资理念随之被抛弃,新的成长理论支撑着股价继续上涨。等到泡沫破灭后,市场方才想起价值投资。已被大量真实案例证明行之有效的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似乎已沦为另一个主题投资。

  不仅如此,能始终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少之又少。是怎样的行业生态造就了如今的局面?价值投资的痛点又在哪里?那些长跑型选手又是如何坚持自己理念的?近日,上证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基金圈内人士,试图解答这些疑惑。

  现象:长期价值型基金“王者归来”

  9月19日,封闭了三年打开申购的东方红睿丰,在每人限买10万元的情况下,单日销售额仍达百亿元规模。10月24日发行的中欧恒利三年定期开放式基金一天销售74亿元,提前结束募集。11月8日,东方红睿玺三年定期开放式基金首发第一天就将基金的销售推向了高潮,一天吸引了近180亿元的资金,投资者获配比例低至11%左右。

  一边是长线绩优基金频频成“爆款”,一边是多只基金发行遇冷。11月前后成立的多只基金募集份额恰好达到2亿份以上,勉强跨过成立线。同时,还有多只基金宣布延长募集期。

  发行寒冬下的火爆实属不易。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爆款”基金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亮点:由价值型明星基金经理挂帅,着眼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东证资管以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著称,今年公司旗下的多只基金业绩表现亮眼。据Choice统计,今年前10月股基排位前10名基金的业绩全部超越50%,其中“东方红”系列基金占得3席。而中欧恒利三年定期开放式基金的操盘者是曹名长,他是基金业内知名的价值投资标杆性人物,偏爱估值低、流动性好、业绩确定性高及抗风险能力强的投资标的。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基金的设计也着眼于长期。中欧恒利三年定期开放式采用的是每三年开放一次的方式,每个开放期原则上不少于五个工作日且最长不超过二十个工作日。言下之意,购买的投资者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不能直接赎回基金份额,这为基金稳定运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样,东方红睿玺三年定期开放式在基金名称上已反映出长期投资的意思。据了解,该基金将以定期开放的方式运作,满三年开放一次。公司还强调,基金在封闭期内不办理申购与赎回。

  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资金正涌向真正的“长跑健将”。除了上述新基金外,对比年初的偏股型基金份额来看,东证资管、中欧基金、兴全等公司旗下的多只偏股型基金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出现了成倍增长。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总结道,东证资管、兴全基金、中欧基金等之所以能够逆风飞扬,是因为这些公司长期真正为投资者考虑,踏踏实实为投资者赚取稳健的收益,最终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长期下来,这种品牌优势将不断发酵。因此,上述公司的绩优基金经理的产品发行能够成为“爆款”也就不足为奇了。

  剖析:考核周期是关键因素

  常言道贵在坚持。面对资本市场各种诱惑,这些长跑型基金经理又是如何长期坚持自己理念的?上证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长期价值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并非一日之功,背后原因多种多样,但这些公司建立长期考核机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据了解,东证资管目前采用五年作为投资经理的考核周期,同时把客户盈利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这意味着公司已经形成与长期价值投资相对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不过,大多数基金公司并不能忍受如此长时间的等待。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目前业内考核基金经理标准大致分两类:一是考核排名,以业绩为导向。二是事业合伙制,以规模为导向。在前者的考核方法下,评价一个基金经理称职与否,由于有基础数据支撑,评价体系自然非常透明也相对公平。但不利的方面是,容易导致基金经理的行为过于短期化,因为排名一般是一年一比的。

  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董事会用排名来考查基金公司高管的管理能力,高管就将面临的压力转嫁到基金经理身上,用排名来测评基金经理的业绩。由于害怕落后,基金经理往往选择最保守也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跟随,紧跟同业动向,包括股票仓位高低、个股的选择等,业内俗称“配置型策略”或“跟随型策略”。

  “虽然有些基金公司开始针对这一问题作出调整,在考核标准中加入长期业绩权重。比如,在一年期业绩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三年期或五年期的业绩权重。但是一年期业绩指标在考核中占的权重仍会较大,而这也是业内的主流做法。”上述基金经理坦言。

  多数基金公司在投研的深度与广度上均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基金经理往往碍于考核的短期化,被迫放弃长期有价值的标的,选择紧跟当年的热门股。

  一位基金行业监管人士日前在公开场合直言一些基金公司中存在的短期行为。他说:“一部分基金公司的发展布局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热衷于短期规模业绩、短期热点,精选个股、长期投资让位于趋势择时,结构化产品、定制基金等短期资金驱动型产品层出不穷,对责任投资原则落实不足。”

  短期化行为直接导致基金业绩波动较大。有统计显示,在投资境内资产的偏股类及股债混合类基金中,业绩能够连续三年处于前25%的占比不足10%,能够连续处于前75%的也不足一半。

  挑战:知易行难

  既然找到了行业的痛点,是否可以一刀切,直接拉长考核周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做法对个人及公司均有着不小的挑战。

  一些基金经理认为,价值型投资的基本导向,决定了其投资通常是中长周期和逆周期的。这意味着其基金净值和排名可能阶段性波动较大,且这种波动有时候会被外界披上“业绩很差”、“顽固不化”、“投资能力落伍”的评价。

  在业绩和风格落后期间,市场压力的层层传递,可能令不少投资团队和基金经理受到压力,产生动摇,乃至被迫离开投资岗位。

  几年前,上海一位价值型基金经理曾经因为业绩波动遭遇集中批评。但如今回过头看,其时恰逢价值风格低迷之际,业绩波动只是风格稳定的表现。

  不少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基金经理买入的股票长时间表现不好,更多的可能是看错了,是其分析判断没有做到位、研究不深入,或是基金公司投研决策的流程出现了问题所致。上述业内人士还反问,多年以后,滞涨的股票还是不涨怎么办,谁来承担这份责任?

  此外,从基金经理的投研角度来说,坚守价值投资还须对公司财务、行业竞争格局、公司高管、产业链上下游的情况等有着更深的研究,形成更敏锐的洞察力,这也并非易事。

  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基金公司拉长考核周期最大的敌人,这也意味着,摆在价值型基金经理面前的路并不平坦。

      价值投资者的业绩考核标准为何需要五年之久?业内一位知名私募总经理认为,按照公司真正的价值进行投资,相当于实业投资,投资回报周期自然也要遵循实业投资的节奏。而企业生命周期变化规律是以十二年为周期的长程循环,它又由上升期、高峰期、平稳期、低潮期等四个不同阶段的小周期组成,每个小周期分为三年。所以,价值投资的考核周期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最佳是五年。

  庆幸的是,上证报记者了解到,多家基金公司正在逐渐缩小一年期考核的投资比重,增加长期考核的分量,个别公司甚至将考核周期拉长至三年。可以预见,通过拉长考核期限的方式,降低当年业绩对基金经理的激励作用,鼓励长期投资,追求长期稳健收益,或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不过,长期权重占比多少合适,最终取决于各家资管公司的价值导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变化都不能远离以客户长期盈利为核心的导向,这也是资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19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