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首家携带"三类股东"公司过会引发市场关注,困扰新三板公司转板近两年的问题终于迎来实例的突破。
市场人士称,这意味着"三类股东"问题由原来的"障碍变成瑕疵",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全放行,"简单明了易穿透"成为文灿股份所带来的"三类股东"标准。
首家含"三类股东"企业过会受关注
3月13日,新三板公司文灿股份(832154)IPO获证监会发审委通过,值得关注的是,这是首家携带"三类股东"成功闯关IPO的新三板公司。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年9月和2016年2月,文灿股份分别通过定向增发和协议转让,引入了共10家"三类股东",包括6个资管计划和4家契约型私募,合计持股比例为3.63%。
在文灿股份过会后,一直关注新三板的中科沃土董事长朱为绎兴奋的称:"(三类股东破冰的消息),真是太激动了,坚持两年了,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见成效了",并表示"这一步非常重要,有利于缓解新三板面临的紧迫矛盾,股转系统下一步将在精细化分层、引入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方面下文章"。
另外,不少券商分析师也表示"文灿股份过会具有里程碑意义","预示着三类股东问题的破冰"。
其实"三类股东"问题的破冰从今年年初已经开始,今年1月12日,证监会首次明确了新三板挂牌企业申请IPO时存在"三类股东"的监管政策:
一是"三类股东"不得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二是要求已经纳入金融监管部门有效监管,三是做穿透式披露,四是对存续期作出合理安排以符合现行锁定期和减持规则。
此后在1月16日,新三板公司贝斯达被安排上会,该公司是第一家带有"三类股东"上会的企业,曾被寄予厚望,但最终贝斯达未能创造历史,虽然被否原因不是因为"三类股东",但市场对含有"三类股东"企业IPO的前景仍然偏谨慎。
2014年新三板扩容之后,在2015年和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期间"三类股东"开始频繁出现新三板股东名单中,成为其中重要投资力量。
但随着新三板市场低迷、流动性偏紧,大量新三板公司寻求转板之路,此时作为新三板重要投资者的"三类股东"受到关注,并直接影响到新三板公司的转板。
因转板引发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曾表示,"三类股东"的问题其实是新三板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资本市场上不同层次间的衔接不畅。
所谓三类股东,是指新三板公司中以契约型基金、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含定向、专向和集合型)为形式的股东。
"三类股东"的本质是契约关系,因为其可能存在层层嵌套和高杠杆,以及股东身份不透明、无法穿透、确权困难、股权不稳定等问题,新富资本研究中心孙霞介绍称,这些与IPO发行人需满足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的条件相违背。
而"三类股东"问题引起关注是从2016年开始,当年4月份一则消息引爆新三板投资圈,按照监管要求,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持有拟上市公司股票必须在申报前清理。后来,该消息被证实基本属实,这是拟IPO企业第一次明确被要求清理"三类股东"。
之后"三类股东"问题也一再受到监管和市场人士关注,只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政策一直未明确。
2017年3月份,上交所发文建议拟上市公司引入三类股东时,应在考虑股权清晰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审慎决策。因为在IPO审核过程中,可能会因存续期到期而造成股权变动,影响股权稳定性。
之后证监会在对部分拟IPO企业进行反馈时也公开提及"三类股东"问题。
清理“三类股东”
由于新三板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申万宏源投行人士林子豪告诉记者:"'三类股东'的存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且三类股东的投资对象一般还是一些质地较好的企业"。
根据东财Choice对新三板挂牌公司"三类股东"的统计,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超550家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存在"三类股东",其中有125家公司已经申请IPO辅导,16家公司处在IPO排队阶段。而文灿股份是第一家携带"三类股东"过会的新三板公司。
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三类股东"问题一直萦绕在新三板拟IPO公司以及新三板市场人士的心头。在此期间,不少新三板公司为了转板各显神通,清理"三类股东"以自救。
因为IPO排队企业无法在挂牌情况下进行股权过户,所以有新三板公司选择摘牌清理"三类股东",博拉网络、明德生物等纷纷选择先从新三板摘牌清理"三类股东"。
博拉网络、明德生物均在排队一年多后,分别在2017年7月份和9月份主动选择从新三板摘牌,并在摘牌后迅速宣布将原有的"三类股东"持股进行转让。
摘牌不久,两家公司先后上会,不过遗憾的是,博拉网络和明德生物分别在2017年12月份和2018年1月份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
另外,还有公司选择提前清理。奥飞数据就是在排队前便选择清理了"三类股东",2016年8月-10月,奥飞数据通过股转系统发生了11次股权转让,是由契约型私募股权基金将股份转让给相同结构的合伙企业,或直接转让予自然人。2016年12月公司IPO获证监会受理,2017年12月份奥飞数据顺利过会。
由于"三类股东"在新三板公司转板时的重要性,以至于其"清退"甚至成为部分人员的发财手段,一些在二级市场买入股权的"三类股东"在回购股票时索取高额回报。
从障碍到瑕疵?
"障碍是需要通过清理手段去解决的,而瑕疵则不一定需要再去解决"林子豪对记者表示:"文灿股份的过会预示着证监会开始释放一个明确信号,就是对"三类股东"的研究有了初步的结论,那就是不构成上市障碍,今后'三类股东'会变成瑕疵"。
孙霞称:"文灿股份的成功过会则具有更强的示范效应,说明公司已经完成证监会的监管细则。"
她分析文灿股份三类股东的特点,"文灿股份的'三类股东'产品,均已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且持股比例较低,而且不包含信托产品,应该已经做好存续期安排,招股说明书未作穿透式披露,但实际应已完成。"
虽然文灿股份起到了示范效应,但也并不见得一片光明。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表示:"文灿股份能过会有其必然性,一是过硬的业绩,二是'三类股东'的全穿透,但也有其偶然性,目前看还只是个案,未必表明未来含三类股东的新三板ipo就一片坦途了"。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证监会明确带"三类股东"的新三板企业IPO审核政策后,一直徘徊观望的海容冷链选择了摘牌。海容冷链从2015年11月就开始排队,但公司一直没有选择从新三板摘牌以清理"三类股东"。
直到今年1月23日,海容冷链突然宣布拟申请终止挂牌,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海容冷链现在选择摘牌是因为企业无法完成三类股东的穿透核查。
周运南建议新三板公司今后在引进"三类股东"时参考文灿股份的标准——"简单明了容易穿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