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急奔港股 试水“新三板+H”

2018-05-29 11:50 | 来源:未知 | 作者: 章遇 | [新三板]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君实生物在公告中称,“为满足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公司拟申请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距港交所IPO新政落地生效恰好满月,首批“叩门”的生物医药企业相继浮出水面。

      近日,君实生物(833330.OC)的一纸公告,证实了其正谋求香港上市的传闻,成为继歌礼药业、成大生物之后又一家公开披露赴港上市计划的生物医药企业。

  君实生物在公告中称,“为满足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公司拟申请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据董事会决议公告,本次拟发行H股股数不超过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的25%(超额配售权执行前),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药物研发、境内外投资并购、推动境内外业务发展、一般公司用途等。

  早在2015年8月,君实生物就已在新三板挂牌。截至目前,其在新三板上仍处于正常公开转让交易的状态。这意味着,君实生物将以“新三板+H股”的方式赴港IPO。

  此前,新三板公司若要到港交所上市须先从新三板摘牌。就在上个月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股转系统”)与港交所签约合作,推出“新三板+H股”的两地挂牌机制,明确了新三板公司可在不摘牌的情况下赴港上市,为新三板公司同时利用境内外市场进行资本运作扫除了制度障碍。

  对于拟募资金额以及未来是否会一直留在新三板等相关问题,君实生物总经理助理俞文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相关的细节事项还未确定,暂时不方便披露,形成决议后会进行公告。”

  截至2018年5月25日收盘,君实生物报21.58元,总股本6.01亿元,总市值已有130亿元。

  急奔港股

  君实生物早有登陆资本市场之心。

  作为一家研发型药企,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单抗)的研发与产业化。苦于持续高额的投入和漫长的研发周期,君实生物一直没有实现盈利。

  2015年8月,君实生物选择在新三板挂牌,最初采用协议转让方式进行转让,主办券商为中金公司。

  一年后,为提高股票的流动性,君实生物将转让方式由协议转让变更为做市转让,首批引入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国海证券四大做市商为其提供做市报价服务。而后还有国泰君安、东北证券、长江证券陆续加入到其做市商队伍中。

  头顶着“创新药”“PD-1”的光环,君实生物在流动性匮乏的新三板市场表现颇为活跃,连续三年入选创新层,不失为新三板的“明星股”。

  仅从二级市场的交易来看,君实生物的股价自挂牌之初的4.38元到现在的21.58元,暴涨了近4倍。最高的时候,君实生物的市值达到15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1月15日股转系统推出交易制度改革,上线盘后大宗交易以来,君实生物多次登顶大宗交易成交额榜首。截至5月22日,君实生物共有26天发生盘后大宗交易,成交总额为8.09亿元,占据新三板盘后大宗交易总额的3.65%。

  君实生物显然并不满足于此。

  今年年初,港交所推出了25年来最重要的上市制度改革,为尚无盈利或无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开设IPO通道,大力招揽生物医药“独角兽”。

  港交所大刀阔斧的改革无疑将形成虹吸效应。为将优质企业留在新三板上,股转系统与港交所达成了合作,进一步明确新三板企业赴港上市的制度安排。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就在股转系统与港交所在北京签约的当日,君实生物副总经理顾娟红和董秘陈英格两人作为挂牌公司代表,出席了当天的签约仪式。市场上对于其谋求赴港上市的猜测自此传开。

  随着港交所新政和“新三板+H股”的落地,不少生物医药企业传出拟赴港上市的传闻。

  君实生物显得更为急切。新政落地不足一月,公司董事会就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议案》《关于转为境外募集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等多项议案,正式按下IPO的启动按钮。

  5月22日,君实生物还同时发布了《关于终止股票发行方案的公告》,宣告终止正在进行的逾2亿元定增案。

  事实上,君实生物4月10日刚刚公布了新一轮定增预案,拟向珠海高瓴天成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与公司董事长、实控人熊俊定增募资2.18亿元。其中,高瓴二期基金拟认购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项定增预案已于5月18日获得证监会的受理。

  “综合考虑公司未来资本运作安排,经与认购对象友好协商,拟决定终止本次股票发行。”君实生物在公告中表示。

  “完成定增还需要一定时间,君实生物放弃此次定增可能是为了抢时间,加快上市的进度。可见其赴港上市的急切与决心。”上海某机构医药行业分析师张勇(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在此之前,君实生物曾在2017年年报中提到,鉴于研发投入对资金的需求大幅增长,“2018年筹集资金将是公司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公司将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记者还注意到,国海证券在5月17日宣布退出为君实生物提供做市报价服务,此举亦耐人寻味。

  资料显示,国海证券为君实生物的首批做市商之一。2016年7月,国海证券通过定增获得库存股40万股,成本价仅为6元/股。而君实生物转为做市交易的一年多以来,股价已经翻番,且其二级市场交易较为活跃,做市商并非无利可图。

  在新三板上,不少拟IPO企业由于不想引入更多中小股东,降低二级市场活跃度而将转让方式由做市转让变更为竞价转让。而此番国海证券退出做市后,仍有6家做市商为君实生物提供做市报价服务。

  对于未来在新三板上会采取何种交易方式,俞文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暂不方便透露”。

  “烧钱”压力

  被终止的2亿定增案并非君实的首次融资。记者查询其公开转让说明书了解到,在挂牌新三板之前,君实生物曾进行3次增资,共计融资约1.5亿元。

  而挂牌新三板之后,君实生物更是开启了疯狂“吸金”的模式。据统计,自2015挂牌以来,不到三年,君实生物共完成6次定增,累计融资额达16.18亿元。背后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华润深国投信托、上海檀英投资等机构。

  除了股权融资,君实生物还用上了债权融资工具。去年股转系统刚刚推出创新创业可转换公司债的制度,君实生物便在今年2月完成2亿元的双创可转债发行,票面利率10.35%。

  频频融资的背后,与越来越大的“烧钱”压力不无关系。

  从主营业务来看,君实生物专注于创新单抗药物和其他治疗性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据公告披露,公司目前共有14个品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或临床试验阶段,主要覆盖肿瘤、心血管和骨质疏松等疾病领域。

  直到目前,君实生物的所有产品均仍处于研发阶段,主要依靠一些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获得收入,公司整体尚未实现盈利,且亏损幅度正不断扩大。

  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仅实现营收593万元,亏损1.36亿元。2017年,公司营收增至5450万元,亏损幅度急剧扩大至3.17亿元。而2018年一季度,公司的亏损额已达到1.01亿元。

  君实生物表示,亏损扩大主要因公司目前正处于投入期,新产品管线进一步扩大,多个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研发投入大幅增长所致。

  过去几年里,君实生物已经将4个产品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JS001)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中最热门的抗PD-1单抗药物,也是首个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首个申报上市的国产PD-1。

  据悉,JS001针对黑色素瘤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已于3月20日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有望在今年或明年获批上市。2018年1月,JS001获得美国FDA的临床批件,现已启动在美国的临床试验。此外,JS001针对肺癌、胃癌、鼻咽癌、淋巴癌等适应症的临床试验也已处于Ⅰ-Ⅲ期不同阶段。

  除JS001之外,另一大重磅品种UPB1211(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已经进入临床Ⅲ期;针对PD-L1靶点的JS003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受理。

  “临床试验从Ⅰ期到Ⅲ期,所需投入的费用大幅上升。”张勇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君实生物发展到这一阶段,多个产品已进入到临床阶段,后面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随着PD-1、TNF-α、PSK9、BLyS等产品进入临床阶段,近两年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陡增。据其年报披露,2015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为5230万元,而2016年和2017年,公司的研发投入陡然攀升至1.18亿元、2.62亿元。

  加快产业化

  随着PD-1临近获批,君实生物在产业化基地建设上亦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抢占时间很重要。”俞文冰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

  记者注意到,君实生物最近的两轮融资方案中,募集资金用途均为JS001的临床研究项目和苏州吴江、上海临港两个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据俞文冰介绍,目前公司在吴江的产业化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基地建有3个500L规模的发酵罐,初期产能预计可以满足1万-2万病人的用量。

  与此同时,总投资达8.5亿元的上海临港产业化基地亦在建设当中,一期产能包括12个2000L规模的发酵罐,预计能年产630kg单抗药物。

  “PD-1的潜力巨大,同时竞争白热化,早一两年还是晚一两年,市场完全不同。”张勇表示,“君实生物抢时间IPO,也是为了PD-1能迅速抢占市场先机。”

  目前为止,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的PD-1均已提交了上市申请,并同时被纳入了优先审评程序。未来PD-1的市场争夺战已不可避免。

  与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的申报策略不同,君实生物选择从晚期黑色素瘤切入,以确保PD-1获批后能够在这一小肿瘤市场先行卡位。

  眼下这一阶段似乎已经到了“开战”前的关键时期。从近期的管理层调整动作亦可略窥一二。

  今年年初,君实生物从外资药企引进了两名高管,分别出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披露的信息显示,总经理李宁原为赛诺菲集团副总裁,亦曾在美国FDA任高级审评员、审评组长等职;副总经理顾娟红曾任阿斯利康中国/香港临床发展高级总监。

  “两名高管都是来自跨国大药企,有丰富的研发和经营管理经验,他们的加盟能够弥补公司原来的短板,有利于公司业务的长足发展。”俞文冰向记者表示。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19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