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亿"强敌"要来了 公募基金怎么办?

2018-11-26 01:53 | 来源:未知 | 作者:李树超 | [基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万亿“强敌”要来了!公募基金怎么办?压力大,动力更大

  

  资管新规逐步推进,银行理财新规、银行理财子公司新规先后出台,目前在具有托管业务资质的27家银行中,包含中行、建行两家国有大行在内的16家银行已经陆续宣布设立理财子公司,这些背靠银行资源、没有销售门槛、具备固收业务优势、投资范围广泛的新兴资管机构将与公募基金形成新竞争合作格局。对手的强大公募基金早有领教,基金公司必须拿出有效的对策。投资、销售等领域

  给公募造成多大压力?

  银行理财子公司“狼来了”,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后,可能会在投资、销售等领域对公募基金造成较大压力。

  某国有大行总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表示,银行在货币、债券等固定收益领域具备传统优势。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后,银行更有可能将其在固收领域的这种优势移植到理财子公司去,而不再委托给基金公司,这可能对公募固收业务带来替代性的效应。

  而这个替代性效应,正是公募所担心的。

  银行理财子公司新规进一步允许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且不设置理财产品销售起点金额。

  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董事长认为,在投资范围和销售门槛几无差异的情形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入局,与公募业务“短兵相接”,在渠道、资金等方面都更具优势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很明显会在固收业务上对公募形成竞争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也认为,资管新规要求所有资管产品按照净值化管理,虽然公募基金已经在净值化管理方面非常严格,但受制于投资和销售拓展能力,公募基金的主动管理规模停滞,下降较快的还有银行等相关的通道业务。而银行理财子公司很容易在类货币基金、部分债券基金方面显示出竞争力,从而对公募形成足够的替代能力。

  在固收业务上具备优势,但在权益投资层面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短板。

  上述国有大行总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坦言,“银行30万亿的理财规模,不可能完全平移到银行理财子公司去,权益投研团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因此,在理财子公司发展初期,还需要在自身不擅长的权益投资领域继续与基金公司保持合作。”

  而在基金销售上,一直以来基金公司高度依赖银行销售渠道已是事实,不少公募人士担心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银行在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上会受到“厚此薄彼”的对待。

  北京某公募基金销售人士坦言,“银行理财子公司新规要求,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可以通过银行代销,也可以通过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对于银行而言,他们未来代销的公募理财产品,既有公募基金的,也有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资门槛也都相同,银行自然会考虑在销售热门档期安排自家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公募基金则有可能受到冷落,这对过分依赖银行渠道销售的公募是非常不利的局面。”

  不过,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未来运营上也可能会出现中间费率较高的问题,这也是银行的相对劣势所在。

  上述国有大行总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表示,银行需要覆盖实体门店、人员和服务等多方面的成本,在公募理财产品的中间费率上很可能会提得很高,未来怎样降低费率、提高投资收益,银行也需要认清形势,适应形势的发展。、

  未来市场格局

  有竞争,也有合作

  虽然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市场格局将会发生一定变化,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和基金公司都需要发挥各自优势,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生存法则,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上述国有大行总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称,未来银行和公募还是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大家都做自己擅长的领域;第二个是要融合,未来投资顾问的模式还会长期存在。他还表示,市场最终看的不是出身,而是看谁的产品给投资人带来更好的收益、更安全的投资回报和体验,满足他们在养老、子女教育、医疗、消费升级等方面的需求。虽然银行在固收领域有优势,但不少大型公募基金在固收领域同样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如南方、易方达、汇添富等基金公司。“未来资管行业将共同面对养老市场,希望银行基金一起参与到养老金领域,一起探索如何服务养老金,共同合作做好增量市场。”

  沪上某商业银行总行财富管理事业部公募基金团队负责人也表示,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净值型产品会成为主流产品,部分特色突出、风格化的公募基金也会更受银行的青睐,发行这类产品的公募基金将有更大机会占领细分市场,银行也愿意与在某一细分领域具备优势的公募继续合作,服务自己的理财客户。

  在陈道富看来,未来银行很可能会通过FOF、MOM等形式去做好资产配置,银行与其花费巨大气力培养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不如去养成基金的评价能力。

  陈道富称,“资管新规后,基金行业目前到了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也是一个非常困难且逐渐发生分化的时期。只有努力提升公募基金的主动投资能力,凸显出优秀投资管理能力,并有效地维护和培育客户,才能让公募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银行系公募或受冲击

  银行子公司挑战着公募行业,同样作为银行子公司的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则要面临更为复杂甚至尴尬的局面:如何与“二胎”兄弟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

  对于银行子公司,公募人士有个比喻,“现在银行要生二胎。一胎是银行系基金公司,二胎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而父母一般更疼小儿子。”虽是戏言,但背后不仅凸显了银行系公募对可能面临的直接挑战的危机感,还有对两类银行系子公司如何差异化发展的困惑。

  针对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对银行系公募的影响,北京一位基金公司董事长表示,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能力、靠自身拓展可以获取市场资源的的银行系公募,所受影响可能不会太大;而那些高度依靠母公司银行的委外资金、银行销售渠道,缺乏独立生存和拓展能力的银行系基金公司,理财子公司设立后,银行的资源要重新划分,他们的规模和发展可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有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对银行系公募的影响要一分为二来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可能受到的影响更大,而银行持股比例较高、话语权较强的基金公司所受的影响会比较小。他举例分析,对于鑫元基金、永赢基金等公司而言,影响可能相对小一些。而在银行系基金公司中,还要看银行股东对基金公司的支持力度。如果靠银行支持较多,所受影响会更大。如果银行对基金公司的支持有限,那么理财子公司的影响可能就没有那么大。“有的基金公司实际上类似于银行的子公司,这些基金公司未来受到的影响可能就会比较小,尽管有了理财子公司,银行总行也会做统筹规划。”

  “内外有别”

  两类子公司分工明确

  有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推测,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后,在资源分配上,银行可能会做一些划分,一部分划给理财子公司,一部分划给基金公司。“估计不会把资源全部给到其中的任何一方,应该会把资源分开来。”

  沪上相关基金人士也认为,银行的蛋糕肯定会被分掉一些,但也不会是全部收回。站在银行的角度,如果既有基金公司又有理财子公司,那么银行可能会根据两者的优势区别对待,做更明确的职能划分,理财子公司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对内”功能,而基金公司则可能承担更多的“对外”功能。“这样一来,基金公司可能会承担更多地向公众募资的功能。”

  某国有大行旗下基金公司人士也告诉记者,由于目前理财子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分工角色还没有完全定义清楚,对于他们带来的影响现在还很难量化。公司现在主要考虑未来能不能和理财子公司合作,例如理财子公司如果做一些FOF产品的话,公募基金能否让自己的产品成为底层资产。“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是有很大空间的。如果能够做出联动效应的话,那对银行系基金公司也有好处。”

  还有银行系公募公司人士向记者介绍,他们的母公司银行已确定了设立理财子公司,而对于理财子公司的具体情况还在进一步规划当中。他分析,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优势在于银行的信誉背书。对于个人客户而言,选择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得到银行的信用背书,这是相当大的吸引力,而公募基金的优势则在于投资能力。

  该人士称,“银行的投资能力肯定不如基金公司,而且投资能力建设也很难一朝一夕就完成。再加上银行体系的激励机制往往不如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要想从公募挖人也很难。因此,未来理财子公司和基金公司之间如何分工合作还有待研究和挖掘。”

  全面净值化时代

  公募基金仍大有可为

  不管基金公司是否情愿,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走上舞台,公募基金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和突围,实现自身业务的持续增长,成为基金业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的优势在于主动投资能力,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点,提供更多风格清晰、标的明确的细分类工具化产品,在强大竞争对手目前依然可以保有自己的领地。

  数据显示,目前整个大资管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120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3万亿,占比约10%。与信托、保险、银行理财等相比,最为透明和规范的公募发展速度反而相对偏慢。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公募的规模弱势有自身管理能力、市场波动等原因,但外部环境不匹配和不平等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相比而言,公募基金受到的约束更大。比如,公募基金不能承诺收益,但之前有的资管产品是可以保底的。公募基金有一些领域不能做,其他资管产品的投资领域要宽很多。”一位熟悉公募的银行人士表示。

  不过,随着刚兑被打破和净值化管理时代开启,不同行业产品风险波动的制度性差异也在逐步得以拉平。

  “打破刚兑可能是给专业机构一次真正难得的机会。在刚兑和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仍然存在的情况下,5%以上的无风险收益率也仍然摆在那里,投资型产品很难撬动客户,除非有牛市的支撑,才会出现大量净申购,这些客户往往会在熊市亏损离场,体验非常糟糕。刚兑被打破,意味着净值型产品成为整个市场资产配置的主流。利用基金公司的优势来做好产品的投资,依然有很大的空间。”

  另一位银行人士称,银行子公司的出现会给市场格局带来一些变化,但不会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各类资管机构依然需要凭借各自的所长和优势,在市场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生存法则。

  提供特色工具化产品

  是公募未来发展主要思路

  在一位基金公司市场总监看来,目前体现公募基金能力的权益类基金产品占比较低,未来公募基金能力点依然在于权益和固收信用下沉,在提供养老产品投资服务时,也要着眼于这些方面。

  该市场总监还强调,公募基金在资产配置上并不占优势。积极提升自身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提供更多工具化产品、降低相应产品的费率、在产品策略上进行更加细致的产品升级,产品投资范围以细分资产为主、投资标的和投资风格更加清晰明确,是公募基金未来主要的着力点。

  另一家基金公司副总也表示,提供更多风格明确、基准清晰、可回溯的产品,比如宽基类、行业指数类,以及确定风格类产品,让机构或个人客户在做资产配置时,有明确清晰的配置工具可以选择,是未来公募主要考虑的方向。

  “从公募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史看,基金公司的能力更多的体现在类属资产管理能力上,资产配置能力的锻炼机会相对较少。从产品角度来讲,最适合公募基金的定位应该是以正收益为目标的产品,而不是做大类资产轮动,以高收益为目标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越来越多小而美的精品基金公司不断涌现,他们风格鲜明,在所专注的风格上管理能力突出,在各资管机构之间委托模式、顾问模式等相互融合的环境下,这样的基金公司会不断占据一些细分市场份额,并得到客户越来越多的关注。

  第三支柱养老

  给公募打开发展空间

  在不少公募人士看来,公募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可以参考美国的经验。在美国,共同基金已成为居民理财的主要力量,在养老金配置的占比接近一半。可以说,第三支柱养老金才是基金行业与其它资管竞争并显示优势的蓝海,基金行业也应该是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重要供应商和第三支柱建设的参与主体。

  “养老公募产品,不仅仅是一个品类,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行业的结构,也能够帮助我们改进行业的痛点。”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养老目标基金封闭运作、税优导向的特征可能导致两个非常重要的结果:一是基金持有人份额分布结构可能被改变,持有成本大幅度下降,未来盈利体验会增加;二是会改变募集资金的现金流结构,从而有效改变行业未来的投资行为。

  一位基金公司FOF负责人表示,从已经发行的养老目标基金来看,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从客群拓展的角度说,如同余额宝慢慢地将大量的全新投资者带人公募基金一样,每一只养老基金通过大量新投资者的开拓,也会为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腾飞撒下无数的种子。

  不过上述基金公司市场总监表示,在包括养老目标基金在内的FOF领域,并不是公募基金独享的擅长项,在这个领域立足必须具备两个核心能力:一是跨境配置能力,二是全品类的配置能力,要做好,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和大量深入的研究。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0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