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09:25 | 来源:证券日报 | | [保险]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历来,保费增速对保险股走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是投资者研判保险股基本面的最直观数据。
有券商称保险股仍未见“拐点”还在“寻底”之中
近期,上市险企陆续披露的前5个月保费让保险股再次成为市场热点。数据显示,五大上市险企前5个月共取得保费(文中“保费”均指“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3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69%,增速停滞不前。在其他周期股基本面快速复苏的背景下,保险业的低增速,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在保险股“股吧”,有投资者直呼“惨惨惨"!
历来,保费增速对保险股走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是投资者研判保险股基本面的最直观数据。受保费低增速拖累,今年上市险企股价持续走低,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年内保险指数跌幅达23.7%。截至6月18日,五大保险股总市值合计为28354亿元,较去年12月31日缩水6805亿元,缩水19.4%,近两成市值跌没了。持续下挫后,机构对保险股的持股态度产生分化,有险企大股东择机卖出,也有机构逢低加仓。多家券商机构认为,目前保险股仍不见“拐点”,还在“寻底”。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去年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远比此前的预期更为深远,保费增速要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时日。
一家寿险公司总裁对记者表示,今年续期保费对全行业保费增速的拉动不明显,加之新单保费增速下滑,使保费增速承压。此外,一些公司主动转型或改革,削减保险营销员数量,人力的下降短期对保费也形成负面影响。因此,机构虽长期看好保险业增长前景,但行业短期业绩承压。
负债端与资产端双双承压
在股吧,就某龙头保险股的持续下跌,一位投资者向股友们发问:“一年内还能回到80元吗?被深套了,前段时间想着行情好,赚点钱办个好一点婚礼,现在每天睡不着,面对女朋友强颜欢笑,可她不知道我已经娶不起她了。”
“深套”股民的保险股不止上述1只。按证监会行业分类,在87个行业中,保险业今年涨幅位列倒数第五;若按GICS二级行业分类,在24个行业中,保险业涨幅位列各行业倒数第一;若按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在102个行业中,保险业位列倒数第二。
从个股来看,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的股价年内跌幅分别达23.8%、20.6%、19.4%、13%、9.9%。截至6月18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的总市值分别为11900亿元、9446亿元、2932亿元、2618亿元、1458亿元,较去年12月31日分别缩水4000亿元、1405亿元、762亿元、286亿元、351亿元,合计缩水6805亿元,缩水比例达19.4%。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平安股价下挫,其与中国人寿的市值差距在进一步缩小,此前,这两大龙头的市值差距呈持续扩大态势。
纵观近五年保险股走势,虽然波动较大,但受益于行业保费持续增长,保险股走势呈现螺旋式上升态势。数据显示,保险指数从2015年12月31日的917点涨至2020年12月31日的1803点,接近翻倍。即使是2020年,经过疫情的冲击,除中国人保股价下跌之外,其他保险股也均出现上涨。
但今年行业保费的持续低增速终结了这一趋势。今年前5个月,五大险企共取得保费收入约1.3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69%,保费增速停滞不前。具体而言,中国人寿保费收入达3864亿元,同比增长4%;中国太保保费收入1887.8亿元,同比增长5%;新华保险保费收入826.7亿元,同比增长5%;中国人保保费收入2817.6亿元,同比持平;中国平安保费收入3610.8亿元,同比下降6%。
若从5月份单月来看,保费同比增速更“难看”。前5个月同比增速“四升一降”,5月份单月则“一升四降”。具体看,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5月份单月的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5%、-8%、-14%。
5月份保费数据出炉后的6月16日至6月18日,五大保险股平均跌幅达3%。
华金证券分析师崔晓雁认为,寿险新单萎靡,且仍不见拐点,是板块持续承压的核心原因。上市险企寿险渠道改革考验定力,以往粗放式发展弊端加速暴露,内外勤人员流失严重,在供需匹配差异越来越明显下,新单几乎难以回到2019年水平。
除负债端之外,投资端也是投资者预测险企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令市场失望的是,今年以来,不少险资龙头下调了投资收益预期,主要原因是,险资机构普遍认为,经过过去两年A股的大涨,部分险资重仓标的已出现泡沫。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张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但指数经过过去两年上涨,出现了局部估值过高情形。”
信美相互人寿投资总监阮洋表示,今年险资整体投资难度不小。
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财务负责人曹琦表示,权益市场分化加大了投资管理的难度。
可以“抄底”了吗?
基于对保费端与投资端的双重担忧,近期,机构对保险股的持股态度进一步分化。有机构大幅减持保险股,亦有机构逢低加仓。
6月18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卜蜂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卜蜂集团”)通过其下属子公司于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6日期间,累计减持中国平安H股1.83亿股,占总股本比例达1%。若按港股中国平安(2318.HK)今年1月1日到6月16日的区间成交均价90.81港元/股算,卜蜂集团1.83亿股的减持股份,合计金额约为166亿港元。
稍前的5月24日,瑞士再保险清仓了其持有的新华保险7785.78万股。此次减持完成后,瑞士再保险不再持有新华保险的股份。
也有机构逢低加仓。近一个月(5月18日—6月18日),北向资金净买入中国平安13.1亿元。期间,5月27日,贝莱德以每股平均价84.6港元增持中国平安H股2121.15万股,总金额近18亿港元,增持后,贝莱德的最新持股数量为3.87亿股,持股比例5.19%。不过贝莱德增持后,中国平安H股继续下跌,目前股价为77.45港元。
今年二季度以来截至6月19日,北向资金对中国太保与中国人保的持股量分别增加8.5%、43%。可见,随着保险股股价逐步下跌,一些外资机构在逆市买入部分保险股。
实际上,随着股价持续走低,保险股愈发“便宜”。目前,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的市盈率(TTM)分别为15.3倍、11.9倍、11.4倍、9.1倍、8.3倍,处于历史低位。
那么,当下投资者可以“抄底”保险股了吗?
有些券商研究机构认为,若从长期投资角度来看,看好保险股长期走势;但短期来看,保险股仍在“寻底”,投资者需谨慎。
东吴证券分析师胡翔表示,目前保险股估值处于低位,投资者需静待资产负债两端修复。
平安证券研究团队认为,长期看好持续转型、兼具β属性的保险板块,但短期来看,基数压力、竞争加剧、主动转型等多重影响下,新单修复速度相对较慢,负债端修复仍需观测。
开源证券分析师高超认为,预计保险业上半年负债端整体维持弱复苏趋势,保险股估值处于历史低点,基本反映负债端承压影响。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