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 09:11 |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 | [科创板]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首药控股此次IPO有众多疑点,尤其是科创属性遭质疑及业绩持续亏损,让人看不到希望。对于本网发去的求证函,该公司选择了闭口不言。...
8月20日,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药控股)科创板IPO已提交注册。中信建投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20亿元。该公司是一家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小分子创新药企业,研发管线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点肿瘤适应症及II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领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通过调查发现,首药控股此次IPO有众多疑点,尤其是科创属性遭质疑及业绩持续亏损,让人看不到希望。对于本网发去的求证函,该公司选择了闭口不言。
核心专利多为收购
据披露,首药控股公司目前已形成集AI药物设计、药物化学、生物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药学研究、临床研究、运营管理、质量管理于一体的全流程创新药研发体系。然而,专利权人为首药控股的为5项,上市科创板“压线”通过(要求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后发现,专利权人为首药控股的专利“作为FAK/Pyk2抑制剂的2,4-二氨基-6,7-二氢-5H-吡咯并[2,3]嘧啶衍生物”,其申请人为子公司赛林泰,而且该项专利的授权公告发布日是在2016年9月。招股书中披露的多项与正大天晴、润众制药等共同拥有的发明专利,其申请人同样是子公司赛林泰。
招股书还披露,赛林泰于2010年开始专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2019年年初已拥有多个在研管线产品且其中SY-707和SY-1530等产品已进入临床阶段;首药控股则是成立于2016年,2019年3月收购赛林泰的主要研发项目及相关无形资产,后于2020年8月收购赛林泰剩余全部股权。
也就是说,首药控股在2016年9月获得前述专利授权时,赛林泰还并非是首药控股的子公司,两家公司处于相互独立状态。这也就意味着首药控股作为签署专利的专利权人,实质上为继受取得,作为发行主体的首药控股母公司是否具有独立研发能力值得质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还注意到,2020年8月,经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首药控股与李文军、李明签署《股权购买协议》,各方一致同意由公司受让李文军、李明合计持有的赛林泰1950万元出资额,转让对价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确定,赛林泰净资产的评估值为894.58万元。不过,因为首药控股通过收购赛林泰才能够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并申请科创板IPO的基础,在此背景下,赛林泰净资产的评估值为894.58万元,其合理性值得怀疑。
三年亏损3.88亿元
首药控股上市是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研发型企业,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目前尚无获批上市销售的药品。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共有23个在研项目,均为1类新药,其中11个自主研发管线,12个合作研发管线。自主研发项目中,1个产品已进入II/III期临床,1个产品进入II期临床,4个产品进入I期临床。合作研发项目中,有1个产品进入II/III期临床、1个产品进入II期临床,8个产品进入I期临床。
由于暂未有产品在市面上销售,首药控股目前仍未实现盈利,处于亏损状态。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首药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997.6万元、1154.76万元、701.91万元,主要为2017年之前合作研发项目产生的持续性里程碑收入,以及一些少量为技术服务收入;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181.53万元、-3598.57万元、-3.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3.88亿元;报告期内的累计未弥补亏损为3.01亿元。
首药控股在招股书直言,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将可能继续亏损,累计未弥补亏损金额持续增加,导致无法进行利润分配,并会给资金状况、研发投入、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及团队稳定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市场质疑,资金赌在首药控股的研发上,到底有多大风险?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将继续跟踪报道首药控股IPO进展。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