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 09:31 | 来源:证券时报 | | [上市公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前8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2.2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已经连续6个月低于13%,显示保险资金并未大幅加仓。不过,8月份险资投资股票和基金余额止住了连续两个月...
作为A股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的动向颇受市场关注。
今年市场行情较为波动,保险资金的调研和调仓需求明显增加。证券时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前三季度险资(各类保险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兴趣超过往年,至9月30日,险资合计调研上市公司达4356次,比去年同期的3149次多出38%。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险资调研次数为1812次,较二季度的1598次增加13.39%;但9月当月险资调研次数仅313次,较8月份的1112次环比下降71.85%。
前三季调研次数增38%
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9月30日,险资合计调研上市公司达4356次,比去年同期的3149次多出38%。其中,国寿养老、平安养老、长江养老、国华人寿、前海人寿、太平养老、人保养老、友邦保险、国寿股份、亚太财险等调研次数均超过100次,排名前三的3家养老险公司调研总次数达994次。
调研总次数排名第一的国寿养老,合计调研了392次,去年同期的调研总次数则为345次。国寿养老今年的调研覆盖了263只个股,分别为主板132只、创业板78只、科创板53只,关注度最高的前三只个股分别为新洋丰、长春高新、横店东磁。
平安养老的调研总次数也从去年同期的248次升至今年的311次,调研范围覆盖211只个股,其中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分别为110只、58只、43只,关注度最高的前三只个股分别为海尔生物、新洋丰、四方光电。
养老险公司的调研频度更多地与投资模式有关。虽然养老金也是长期资金,但投资管理模式介于长期寿险与基金之间,不仅有绝对收益要求,也有相对收益要求,且往往是每1~3年进行业绩排名,与寿险资金长期负债匹配的思路并不完全一样。
今年以来,非养老险类保险公司调研上市公司的频度也有明显上升。
例如,国华人寿去年同期调研113次,今年至今已调研194次,调研范围覆盖157只个股,分别为主板82只、创业板45只、科创板30只,关注度最高的前三只个股分别为海尔生物、周大生、长春高新;友邦保险调研总次数从去年同期的64次升至今年的116次,调研范围覆盖96只个股,分别为主板47只、创业板28只、科创板21只,关注度最高的前三只个股为分别为歌尔股份、洁美科技、长春高新。
从个股的行业属性上看,险资今年调研的个股主要分布在医疗保健、生物科技、电子元件、半导体等多个行业,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调研最多的前十家上市公司主要来自半导体产品设备、医疗保健、电子设备、通信等行业。
需要注意的是,调研不等于真正投资。投资逻辑上,保险资金和养老金投资注重在控制组合回撤和波动率的基础上,争取获得更好的长期绝对收益,因此大部分机构在投资股票时会追踪不短的时间,综合考量和观察各项指标后,才会在合适的买点会介入。
今年股市大盘波动、结构性上涨的特点进一步激发了保险机构的调研和调仓需求。一家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其选股方式是,“市场上几千只股票,我们研究了2000多只,经过不断淘汰和新增,目前长期跟踪的是50~100只股票。总体来说,是要找到一批能够长期持有的个股。”
一位保险资管权益投资人士此前表示,今年权益市场比较难做,主要的投资机会还是来自长期看好的领域和板块,这也是长期受益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投资方向。
实际上,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2.2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已经连续6个月低于13%,显示保险资金并未大幅加仓。不过,8月份险资投资股票和基金余额止住了连续两个月下跌的态势,占比有了小幅回升。
9月调研次数环比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险资调研次数为1812次,较二季度的1598次增加了13.39%;但9月份险资调研次数仅为313次,较8月份的1112次环比下降71.85%,锐减程度一目了然。
这或与保险资金的投资节奏有关。“已经在分析明年的周期运行趋势了。”一家保险机构的投资负责人表示。
一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的资产配置人士认为,从公司长期跟踪的股债相对价值来看,目前股和债相对价值处于中间位置,两类资产可以相对均衡配置。具体从估值来看,目前A股整体估值在中性水平,债券估值则在历史较低位置。结合固定收益类资产长期收益率处于较低位置的判断,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权益资产的吸引力是不断提升的。
他认为,在四季度市场超预期经济环比下降之下,政策出台跨周期的安排会有所预期,投资者可关注10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下阶段的各项安排,后续预计新基建、消费等行业可能引来一定的激励政策,相关行业可能出现阶段性表现。
当然,一些风险仍需注意,一是外部美国Taper实施后,对全球和国内货币形成冲击,引起货币收紧,造成债券和股票的整体估值压力;二是物价持续高位,挤压中下游企业盈利,对中下游的行业板块估值形成挤压。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四季度社融企稳回升将是大概率事件,股市可能会整体走强,但需警惕利率风险。未来大类资产配置需要从“固收+”思维转向“权益+”思维,投资一定要弱化总量思维,强化结构思维。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