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08:55 |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上市公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以来,由于审核节奏明显加快,定增市场正进入“注册制时间”。效率的提升也在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决策,更多投资者开始选择通过定增投资上市公司,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群体...
由于审核节奏明显加快,定增市场正进入“注册制时间”,更多投资者开始选择通过定增投资上市公司,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群体,即“A投A”。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在30余单已实施的定增方案中,参与认购的名单中出现了其他上市公司的身影,而且这一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定增节奏挺快的,如果想用产业逻辑投资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会优先建议用定增。”一家投行的业务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由于审核节奏明显加快,定增市场正进入“注册制时间”。效率的提升也在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决策,更多投资者开始选择通过定增投资上市公司,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群体,即“A投A”。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在30余单已实施的定增方案中,参与认购的名单中出现了其他上市公司的身影,而且这一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A投A”案例频出,反映出定增这一工具的“易用性”。梳理这些方案,有些公司通过定增加强产业协同;有些公司进行财务投资,参与热门赛道。目前来看,“A投A”大部分都是赚钱的,部分案例的浮盈幅度甚至超过100%。
产业巨头寻求协同
10月23日,韦尔股份发布公告称,全资企业绍兴韦豪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以自有资金5.5亿元参与认购北京君正定增股份。韦尔股份表示,参与北京君正定增,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业务战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发展战略协同等积极效应。
韦尔股份、北京君正均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此前双方就曾有过业务合作,这次韦尔股份高调宣布认购北京君正定增股份,无疑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战略协同。
北京君正此次定增募资金额约为13.07亿元,且为市价发行。在如此情况下,韦尔股份愿意出资5.5亿元参与认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对该定增方案的认可。
通过定增搭建股权纽带,再利用股权关系加强业务协同,已经成为一批上市公司的共同选择。“上市公司之间相互持股肯定不能只买一点。过去定增流程太慢,只能在二级市场上一点点买进;现在效率很高,双方一商量,方案很快就筹划、实施。”有上市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通过定增加强产业协同,宁德时代算是一名“高手”。今年以来,其已先后参与北汽蓝谷、天华超净、先导智能的定增,涉及资金约30亿元。这些公司均与宁德时代有着深厚的产业关联,不是上游供应商,就是下游客户。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韵达股份参与德邦股份定增,上港集团、天津港、东方嘉盛参与中谷物流定增,远望谷参与双杰电气定增,新国脉参与三七互娱定增等。
财务投资此起彼伏
按照现行规则,市价发行的定增锁定期仅有6个月,更适合对持有期限敏感的财务投资者。因此,除了产业合纵连横,也有一些上市公司选择通过定增,投资其他上市公司以赚取投资收益。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南钢股份。今年以来,南钢股份共参与了安靠智电、华测导航、濮阳惠成、拓邦股份及安洁科技5家公司的定增,合计投资金额约为1.75亿元。从该金额就可以看出,南钢股份参与定增更多地是谋求投资收益,而非大手笔的产业布局。
例如,安靠智电在今年7月完成定增,募集资金14.82亿元,用于城市智慧输变电系统建设、智能输变电设备研发中心等项目。南钢股份斥资5000万元参与认购,并最终全额获配。
又如华测导航,同样在7月份完成定增,募资8亿元用于北斗高精度基础器件及终端装备产能建设项目、智能时空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南钢股份获配3000万元。
可以看出,南钢股份参与的定增项目几乎都是当下热门的高景气赛道,与其钢铁主业形成鲜明反差。通过参与定增,传统行业的南钢股份得以分得热门行业的一杯羹。
擅长炒期货的秦安股份也选择借助定增来获取收益。8月14日,秦安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6000万元参与涪陵电力的定增。涪陵电力被视为碳中和概念股之一,近期股价表现较为抢眼。秦安股份按照12.18元/股的价格获配,至今已有约40%的浮盈。
有私募人士告诉记者,由于锁定期只有6个月,所以不少公司愿意通过参与定增赚取一定的投资收益,每单金额也不大,也比较容易控制风险。
赚钱效应较为显著
无论是产业协同,还是财务投资,定增“A投A”目前的赚钱效果较好,大部分方案都有明显浮盈,一些方案甚至实现短期翻倍。
例如,宁德时代在今年4月参与了天华超净的定增,按照24.68元/股的价格认购了486.22万股,获配金额为1.2亿元,锁定期为6个月。如今,该笔定增刚过限售期,天华超净的股价已经超过100元,按照103.5元的最新收盘价计算,宁德时代此次定增的浮盈幅度约为319%,投入的1.2亿元变成了5.03亿元。
上述私募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产业积累和研究能力,如果是参与产业链相关公司的定增,眼光一般是比较准的。
情况的确如此。在30余单定增“A投A”案例中,浮盈幅度超过50%的几乎都有着一定的产业投资逻辑,即便双方没有宣布产业协同,也都是在产业上“知根知底”的“同路人”。
“虽然上市公司有一定的产业投资能力,但也不能保证绝对靠谱,也要看市场风格的变化。”上述私募人士表示,定增市场进入“注册制时间”,导致在风口上的项目更容易获得资金青睐,而市价定增限售期只有6个月,只要“风”还在,这些定增项目的收益都不会太差。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