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10:50 | 来源:证券日报 | | [IPO]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以公告日为准,1月份还未过半,A股已有12家拟上市公司终止IPO,均为主动撤回申请。从上市板块来看,7家拟登陆创业板,3家拟登陆科创板,2家拟登陆北交所。...
进入2022年,多个IPO项目“急刹车”,相关企业相继主动撤回申请。
1月11日,证监会发布两份股票发行注册程序终止通知书,鉴于两家拟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证监会决定终止对这两家公司发行注册程序。同日,亦有三家拟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主动撤回IPO申请,上交所对三家公司终止审核。
《证券日报》记者据证监会及交易所公告梳理发现,以公告日为准,1月份还未过半,A股已有12家拟上市公司终止IPO,均为主动撤回申请。从上市板块来看,7家拟登陆创业板,3家拟登陆科创板,2家拟登陆北交所。
具体来看,上述12家主动撤回并终止IPO项目的公司中,有3家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数量最多。
对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IPO项目,环保问题成为监管部门问询的重点。例如,于1月11日终止IPO的某企业,监管部门在问询中,单独从环境保护方面罗列了四大问题,要求出具专项核查报告。具体来看,主要包括发行人生产经营和募投项目是否属于限制类、淘汰类产业,已建、在建项目和募投项目是否满足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双控要求,生产的产品是否属于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等问题。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常与环保及危险品处置高度相关,所以这方面是审计的重点。”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于化学工业增加了关于能耗相关指标的审核,利好新能源行业。”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执行董事付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化学工业企业多属于对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经营发展持续性可能受高污染、高能耗等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终止的12个IPO项目均为主动撤回。对此,陈雳认为属于正常现象。他表示,注册制下,对企业的信息披露以及经营状况的公开性有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能违规造假。这些因素造成了撤回增多。
市场人士认为,企业主动撤回申请与监管从严审核、战略规划调整、合规存瑕疵、业绩不达标等多重因素相关。
在终止IPO项目的企业中,战略规划调整为常见原因。例如,某企业列出的原因是“鉴于近期资本市场的变化及政策导向,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和对公司未来战略发展的考虑”;也有企业表示,终止IPO是因为“基于目前现状和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考虑,公司对资本市场路径重新研判规划”。
此外,监管部门对首发企业的从严审核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021年1月底,证监会出台《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规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标准、流程等工作,加大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力度,进一步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证监会通报的第二十八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结果显示,部分首发在审公司存在会计处理不恰当、信息披露不充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部分中介机构存在履职程序不规范、底稿记录不完整等不足。
陈雳认为,监管部门的督导,是进行前置性的投资者保护工作,避免让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仓促上市,给市场带来扰动,也会倒逼企业更加注重尽职尽责、合法经营。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