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再出发 北京金融街迈出创新发展铿锵步伐

2022-12-12 11:00 |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 作者:侠名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北京金融街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见证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之路,也肩负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发展的使命和职责。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下一阶段金融改革开...

        11月21日至23日,正值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举办,一场名为“北京金融街30年”主题展也在北京金融街同步展出,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录着30年来无数亲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金融街改革和创新的故事,吸引了不少参会者驻足观看。

        翻开北京金融街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改革开放的鼓号齐鸣——1992年,北京市西城区报北京市委批准《关于恢复西二环东侧(金融街)开发建设的请示》;1993年,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提出在西二环阜成门至复兴门一带建设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金融街成为国内第一个定向开发的金融产业功能区。

        伴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金融街实现了同步成长。30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从种类单一的银行体系向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发展,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400万亿元。这片北起阜成门,南到复兴门,全长1700余米、宽600余米的金融街,以北京市0.02%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40%的金融业增加值,创造了全市70%的金融业三级税收贡献,已经成长为中国金融中枢。目前,金融街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900余家,重点金融机构800余家,总部企业175家,有16家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区域内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占中国金融资产规模超过三分之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力不断凸显。

        对此,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金融街集聚了金融管理部门和多家金融机构总部,充分发挥了机构集聚、人才集聚的优势,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营商环境,助推金融机构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北京金融街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见证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之路,也肩负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发展的使命和职责。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下一阶段金融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融街将在而立之年再出发,不断结出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累累硕果。

        见证金融服务经济发展

        2022年初,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迎来开门红,福清核电6号机组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其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而这背后,是国家开发银行多措并举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累计为福清核电投放贷款超300亿元。

        近年来,科技创新成为金融机构服务的重要领域,在金融业的大力支持下,如“华龙一号”“海牛Ⅱ号”“深海一号”海洋一号D卫星和海洋二号C卫星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更趋强劲。

        像国家开发银行一样高效支持科技创新,实际上是数年来落户金融街的金融机构持续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金融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中国金融的地标。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明确使命,是金融街建设发展的重要经验和丰硕成果。

        近年来,金融街进一步创新服务体制,按照“政府授权+跨界共治+专业运作+市场机制”的架构模式,形成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北京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金融街论坛四位一体服务支持体系,全体提升服务能级。同时,先后出台“金服十条”“金科十条”“金开十条”“科创十条”等政策,全方位、多层次构筑具有西城特色、全球视野的金融产业政策体系。

        正是得益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金融生态,近10年来,一批服务和承载国家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相继在金融街落地,新入驻金融机构近800家。新入驻机构中一半以上为新兴金融业态,三分之二以上为国家金融改革衍生的重要机构,区域业态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国家金融改革发展能力更加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金融街总部商业银行支持制造业贷款余额规模超5.8万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规模超5万亿元。

        作为立足首都、服务首都的金融机构,早在2006年就迁入金融街的北京银行对此深有感触。“金融街建设与发展是观察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说,金融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今天的金融街不仅是首都金融的亮丽名片,更是中国金融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银行持续打造科创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品牌,完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在科创金融方面,把握北交所在金融街设立的机遇,加大对专精特新小企业服务力度,推出“高精尖双益贷”“专精特新领航贷”“科企贷”等特色产品,强化科创金融服务特色,服务了北京市67%的主板、77%的创业板、67%的科创板及75%的北交所上市企业;在文化金融方面,累计为8900余户文化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3200亿元;在绿色金融方面,积极推动质押模式创新、行业服务方案创新和交叉场景创新,推出“京碳宝”数字化与低碳服务品牌,在绿色金融领域落地多项“首笔”“首批”业务。

        勇当先行先试排头兵

        2021年11月15日,伴随钟声响起,中国资本市场掀开崭新的一页——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一年后,肩负着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北交所,已经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的“摇篮”,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资本活水。

        近日,北交所迎来首个指数——北证50,其样本股是按照市值规模和流动性选取排名靠前的50只证券,兼具代表性与成长性。据悉,北证50将为各方提供反映北交所市场整体运行的工具,进一步扩大我国资本市场指数体系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覆盖面。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77%,民营企业占比86%,超八成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49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5.4%,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创新特征鲜明。北交所开市一年来,累计实现公开发行融资26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约2亿元。

        北交所开市是金融街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金融街建设规划构想始于20世纪80年代。彼时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冰、众多金融机构如何回归,成为决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路走来,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早已融入金融街的血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街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内涵。搭乘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快车,金融街紧紧围绕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承担国家使命,积极服务国家金融改革,承接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金融法院、金融网关、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等重要金融改革事项和国际合作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项目落地。

        高盛高华证券获批成为首批外商独资券商之一,北京首家新设外资控股券商大和证券(中国)注册成立,全国首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首单业务——中化财务,全国首家实现实物资产跨境交易、场内外汇结算和外汇原币划转的交易所——北京产权交易所,全国首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华泰保险集团……金融街先行先试“首发”政策成效显著,吸引多个首单项目相继落地金融街。

        多年来,金融街服务国家战略和金融改革开放的能力持续提升,在服务外资金融机构落地、推动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创新先行先试等领域形成一批重要成果。同时,金融街依托首都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优势,通过科技赋能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率先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产业,以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末,金融街总部商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规模超6万亿元。积极服务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开展金融科技、资本市场创新监管试点,西城区15个项目入选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占全市65%;9个项目入选资本市场创新监管试点项目,占全市56%,凸显金融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优势。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既是中国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的重大发展成果,也是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彼时,世界对于中国金融业的未来发展饱含质疑,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然而20年来,中国金融业用自身改革成绩和开放硕果作出了有力回应。

        2019年1月31日,这个日子让中国银行客户经理沈琳一生难忘。当迪拜950MW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融资协议签下的那一刻,她在心里高呼:“我们做到了!”这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太阳能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银行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重大项目建设离不开高质量金融服务。作为高级债务联合牵头行,中国银行自2014年提出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到如今经营布局覆盖4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跟进公司授信项目逾700个,授信支持逾2330亿美元。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完全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在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给予外资机构国民待遇,放宽对外资机构在资产规模、经营年限等股东资质方面的要求,大幅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

        扩大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金融街也见证了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越迈越大,并且在不断扩大开放中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自2020年国务院批复北京设立“两区”以来,以金融街为载体的北京金融业扩大开放迈向新阶段。

        从大杂院居民区到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街以北京市0.02%的面积贡献全市近40%的金融业增加值;从传统金融机构和总部企业聚集,到新入驻机构中一半以上为新兴金融业态、三分之二以上是国家金融改革衍生的重要机构,金融街服务国家改革开放的能力更加突出。

        今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战略谋划。这一年,也是北京金融街建设与发展30周年。站在新的发展阶段,金融街如何继续发挥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作用,助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表示,金融街发展离不开强劲的经济增长动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利用好北京政治中心以及金融管理中心优势,打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也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要持续加强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30年来,金融街从无到有,发展迅速,金融机构数量快速扩张,金融机构体系更加多元,金融街对全球金融机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未来金融街要加大创新,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稳步推进金融街对外开放合作,打造金融街多样性金融生态产业集群。

        而立之年,风华正茂。今年4月,《促进金融街高质量发展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发布,为金融街未来发展谋定路线图。可以期待,在政策引导下,在金融机构努力下,未来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能力将进一步强化,金融市场功能更加完善,金融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双向开放水平显著提升,资产管理高地加快构筑,金融科技高地更加凸显,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2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