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12:30 | 来源:财联社 | | [基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业绩考核制度和员工激励制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以期提高基金经理的从业稳定性,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收益。
财联社
记者 黎旅嘉
清仓离职,增聘新人,卸任减负,成为开年来公募业的关键词。
这个周末不平静。一是华夏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卸任产品公告。任职多年的基金经理夏云龙,突然卸任名下全部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不出意料的引爆周末。值得一提的是,夏云龙管理的全部基金产品于3月4日早间同时公告更换基金经理,其中最短的产品“华夏景气驱动混合”,夏云龙任其基金经理仅11天,另一产品“华夏新锦程混合”也仅任职46天。
二是鹏华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因公司工作安排,王宗合不再担任鹏华价值共赢两年持有期混合、鹏华养老产业股票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上述基金分别由原先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张鹏、郎超继续管理。
近段时间,基金经理卸任产品,甚至离职的消息不断传出乃至证实,明星经理更是提升了关注度。在公募规模扩张的背景下,近年来基金经理变更数据一直徘徊高位。这背后,有些业绩考核压力、新机会吸引等多重因素,甚至也有被动卸任的种种传闻。另一值得关注现象是,“新人”们的快速涌入与补位,梯队建设更被重视。
天相投顾报告认为,基金经理变动是正常的职业调整行为,这对基金产品本身带来的影响不可避免,因此也倡议基金管理人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业绩考核制度和员工激励制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以期提高基金经理的从业稳定性,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收益。
年内明星基金经理动作频频
根据华夏基金3月4日发布的公告,华夏基金任职多年的基金经理夏云龙,因“个人原因卸任名下全部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
图片来源: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调整华夏周期驱动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的公告
翻开夏云龙在华夏基金的履历,其从2012年开始在华夏基金担任研究员,跟踪周期行业长达十余年。直到2021年10月才开始转变角色,成为基金经理,与他人合管产品。
回顾夏云龙的投资生涯,他自2012年以来深耕周期产业,是市场上少有的具备十年以上周期行业跟踪研究经验的基金经理,其先后管理公募、专户、养老金、年金等多类型账户,历经多轮牛熊,投资经验丰富。他专注“周期+制造”风格,投资范围涵盖有色、化工、煤炭、钢铁、农业等多领域,在过往投资实践中,多次精准把握周期股的上涨机会,比如2018-2019年的猪周期、2020-2021年的海运等。
无疑,夏云龙此番突然卸任,增添了的遐想空间。
可以明显发现的是,年内基金经理甚至明星基金经理可谓动作频频,卸任产品,甚至离职的消息不断传出。
就在华夏基金宣布夏云龙卸任产品的同时,3月4日,鹏华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因公司工作安排,王宗合不再担任鹏华价值共赢两年持有期混合、鹏华养老产业股票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上述基金分别由原先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张鹏、郎超继续管理。
诺安基金也于此前公告称,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诺安和鑫混合增聘新基金经理。
近期,公募基金掀起一股卸任、增聘潮,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卸任多只基金产品,基金业出现了少有的“瘦身”现象,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明星基金经理卸任,或与规模过大有关。毕竟,规模过大不利于基金经理更好作出持续稳健的业绩。
知名基金经理离职的消息也同样受到关注。2月22日,中银国际证券连发多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旗下知名基金经理白冰洋因个人原因离职,离任此前所管的包括中银证券(11.110,-0.03,-0.27%)优势制造、中银证券健康产业等全部基金。
不过,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近期还有明星基金经理“绩优则仕”获得升职。3月1日,汇丰晋信基金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基金经理陆彬升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
“新老交替”明显加速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5日,年内已有39家基金公司和资管机构旗下44位基金经理离任基金经理。业内人士指出,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主要是与业绩考核、人才竞争、寻找新的平台机会等多因素相关,整体而言,目前基金经理变更仍处于良性状态,是行业高速发展的表现。
数据来源:Wind
根据中基协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6.74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26.03万亿元。这一数据背后,近年来基金经理变更数据也一直徘徊高位。
一方面,Wind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共有来自132家基金公司和资管机构的325位基金经理出现变动,为史上数量最高。
另一方面,数据也显示,年初至今,79 家基金公司及资管机构共新聘基金经理118位。而2022年,更是有157 家基金公司及资管机构新聘基金经理687位。也就是说,在1位基金经理离任的同时,约有两位新基金经理上岗。其中,新聘任超过10位的就有12家基金公司及资管机构,而新聘任最多的嘉实基金这一数字更是达到31位。
客观而言,行业的确正在加大力度培养“新人”,培育更多新生代基金经理,实现后继有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时间是投资价值的“催化剂”。越来越多“零经验”基金经理开始走入投资者视野,以他们的经验和经历,能否持续对市场、投资和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毕竟基金经理如果过于年轻,缺乏从业经验,其基金运作水平确实存在很大的不足。整体而言,或许越是年长、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越能反映出其长期为投资人创造稳健业绩的能力。
不过,换过来看,或许越是能不断涌现长期业绩稳健优秀的“新锐”基金经理,对投资者而言,才更为有利。因此,对于“新人”基金经理,投资者也不妨给与他们必要的耐心和成长时间。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