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走近游戏,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2023-07-15 09:16 | 来源:电鳗快报 | 作者:侠名 | [基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以来,中证动漫游戏指数(930901.CSI)上涨近100%(截至2023/6/6),同期上证指数上涨3.43%,游戏ETF屡次盘中涨停。在今年市场整体震荡的环境中,表现十分亮眼。...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一个名叫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的程序员每天的工作内容高度重复且乏味。百无聊赖的他,决定独立开发一个电脑小游戏,至少能在上班的时候有事干。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1984年6月6日,俄罗斯方块诞生了。

        这款游戏风靡40年,直到现在,依旧在全球拥有无数拥趸。每年的CTWC锦标赛上,紧张刺激而追逐极限的游戏乐趣吸引了最硬核的一批玩家。而俄罗斯方块也正式拉开了游戏世界的帷幕。

        近40年后,2023年6月5日,苹果在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MR头显VisionPro。苹果VisionPro定价3499美金,将于2024年初上市。行业测算成本约为1300美元,

        VisionPro是苹果正式进入元宇宙的开始。VisionPro同步推出空间操作系统“VisionOS”,通过语音、眼球追踪和手势等实现人机交互,在游戏、办公、居家等场景的应用都有较大的想象空间。游戏方面的应用尤其值得关注。VisionPro提供100多款AppleArcade游戏,并持续引入基于Unity开发的游戏和应用。

        开源证券认为,内容生态将成为MR设备最终核心竞争力的支撑,苹果及一众MR设备供应商迫切需要与拥有优质3D游戏库、影视体育媒体的资源方紧密合作,寻找硬件、软件、内容三方最佳适配的业务模式,提供娱乐、工作、通讯的全方位升级体验,MR产业方能蓬勃发展,迎来上升通道。

        VisionPro的发布再次引发市场对于游戏板块的关注。年初以来,游戏行业好消息不断。消费复苏+本土游戏出海+AIGC驱动降本创新多重利好因素叠加。随着经济和消费市场复苏、大厂重磅作品获得版号并推动上线,游戏市场供需有望产生共振、迎来反弹,游戏公司2023年业绩释放或可期。

        此外,游戏出海文化使命增强,随着政策鼓励推动、头部厂商布局、新兴市场崛起,未来或有一定空间。

        今年以来,中证动漫游戏指数(930901.CSI)上涨近100%(截至2023/6/6),同期上证指数上涨3.43%,游戏ETF屡次盘中涨停。在今年市场整体震荡的环境中,表现十分亮眼。

        人工智能变革,游戏深度受益

        2000年以前,游戏行业仍然是游戏机的时代。特别是任天堂发布的红白机,诞生了不少经典的游戏,如《魂斗罗》、《坦克大战》等。

        2000年后,个人电脑以及网吧在国内逐渐普及,PC端游戏迅速发展。《红色警戒》、《传奇》、《DotA》、《英雄联盟》等,这个阶段游戏的玩法开始百花齐放。

        2010年起,随着移动生态的完善,手游走入大众视野。从休闲类的《水果忍者》、《愤怒的小鸟》,到近年来国产手游《王者荣耀》、《阴阳师》、《原神》等相继上线和部分手游的出海趋势,国产游戏强势崛起。

        划时代的变革发生在最近。去年底开始,Chatgpt横空出世,标志着大模型AI时代的到来。游戏行业的许多逻辑,可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AI绘图替代美术外包等可以明显降本增效。一些上市公司已将AIGC工具和技术应用在游戏研发的美术、代码、场景建模、智能NPC等方面,使得游戏开发时间得到优化,游戏角色活动更加流畅,AI互动和游戏结合的玩法将增强用户体验感。

        除此之外,AIGC丰富游戏内容、增强交互性,结合游戏本身成熟的付费模式、社交属性,可以从ARPU提升、用户增长等方面驱动游戏行业收入增长。

        AI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工具,有助于传媒行业内容生产的降本增效,未来有望扩散至互联网全行业。其中,游戏作为生产制作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内容形式,AI助力降本增效的落地速度较快。目前,国内外多个头部游戏研发厂商均已在游戏的研发、发行流程中使用AI工具。

        AI除了推升生产力边界,也有望推动人机交互方式的升级。从iPhone引领的智能手机“多点触控”手势交互,演进为类ChatGPT的自然语言交互。类比于智能手机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交互方式的变革有望孵化全新的下游游戏行业应用生态,因此C端应用的落地和破圈是AI浪潮的重要节点。

        某种意义上,游戏的发展和演绎也推动了AI技术的发展。游戏能够提供海量的训练数据。一旦训练成型,AI具有很好的可复制性。例如,训练一个3D建模模型并让其做各种动作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一旦模型训练成型,它的数据可以立即复制到全球的每台电脑上,设计师就可以使用已经训练好的成熟模型来制作他们的3D人物。

        这种方法可以为游戏行业带来巨大的成本效益。游戏行业本质上是内容驱动的,通过AI的方式实现成本效益会产生更多供应,制造更多、更精良、更宏大、包含更多内容的游戏,从而创造出更高品质的游戏。这对于整个游戏行业的发展,推动整个游戏行业的进一步收入提升非常有利。

        版号常态化发放,基本面修复预期强

        游戏行业本质上属于内容驱动的文化传媒类行业,且可能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甚至刺激他们出现不理性的消费行为。近年来,国家通过发行版号限制游戏的发行。2022全年未发行游戏版号。

        今年2月,新华社发文《别忽视游戏行业的科技价值》,表示随着游戏科技不断发展,相关科技的运用早已突破游戏行业本身,在AI、VR等诸多领域也已产生作用。作为复合型的文化内容产品,游戏既有天然的文化属性,也有着深厚的科技属性。

        游戏行业强监管状态已有边际改善。过去几年,我国一直强调游戏行业的未成年人保护。从成效来看,根据去年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近三成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减少;游戏企业防沉迷系统覆盖九成以上未成年人游戏用户。

        截至5月底,2023年至今,每月的游戏版号发行数量均保持在85个以上,累计版号发放数量已经达到433个。同比来看,2022年全年共有512款游戏过审,今年前5个月累计过审游戏数量已达去年全年的八成以上。

        2022年4月以来,国家新闻出版署已公布了11批国产网络游戏信息,共有815款国产网络游戏获得版号,另有71款进口网络游戏拿到版号。4月发放的版号是今年第四批国产游戏版号,共86款游戏获批,与3月份持平。

        新游戏产品上线期,市场关注度高。目前,国内与海外储备产品题材丰富、品类多元,各公司储备的自研产品和代理产品均在稳步推进中。各游戏公司在经历了前期的战略发展后,已经积累了大量精品项目,随着游戏版号恢复发放,新游有望加速上线,推动游戏公司业绩的持续释放。

        社会逐渐认识到,游戏行业不仅仅是提供娱乐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出口产品,甚至可以成为文化载体。越来越多的国产游戏的成功出海,国内优秀IP走向海外,也许可以成为大众文化载体,传播中国文化和理念。此外,游戏出海还能创造外汇收入。政策的风向也在逐渐转变。

        行业趋势:精品化,差异化

        游戏供给和销售收入急剧扩大,游戏质量精品化。从供给侧来看,国内游戏行业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本土公司,过去十年游戏厂商数量增加了70倍。从销售收入来看,2011年国内游戏销售收入只有约440多亿元人民币, 2022年已上涨到2,7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具备成长性的市场。

        在市场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内游戏厂商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更重要的是游戏质量的精品化。比如某些头部厂商的Mobile类游戏,每年的收入达百亿元的规模。游戏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

        用户人均付费金额提升。正版意识加强,付费模式改进,国内玩家人均在游戏上花费的金额不断增加。在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后,玩家数量大约在6.5亿到7亿人之间,人均在游戏上花费的金额也达到了约350元人民币。

        与美国和日本等海外市场相比,以往国内玩家人均在游戏上的花销有限,但由于人口众多,这部分市场潜力巨大,并且付费能力也在快速提升。

        国产游戏厂商差异化发展。国内游戏公司在移动游戏市场中占据了差异化地位,游戏出海前景广阔。以日本市场为例,国盛证券数据显示,日本是中国手游出海的重要市场,2019-2022年,日本市场收入前100的手游中,来自中国发行商的手游数量从2019年的23个增至2022年的35个,其中8款为4X策略手游。

        后市展望:估值较高,可逢调整布局

        全年来看,国内众多头部游戏公司均取得版号,游戏新产品周期开启,和宏观经济复苏的驱动下,已经开始走入持续的修复,游戏公司盈利端预计将逐步企稳。主流游戏上市公司产品储备丰富,且这此产品多经历过2022年降本增效的筛选,预计具有较好的商业化能力,有望在相继上线后提供盈利增长的动力。

        不过今年以来,在版号发放、人工智能等多重利好催化下,游戏板块估值上升较快,累计涨幅过大市场筹码或有松动的迹象,部分资金有获利了结的需求。由于行业基本面改善仍需一段时间,短期依然需警惕板块高位调整风险。

        另一方面,AIGC的发展依然处于早期阶段,真正落地体现在财务报表之中尚需时日,现阶段更是预期的交易。新产品窗口期业绩静待兑现,短期数据表现承压。建议投资者可以逢调整布局,谨慎追高。

        注: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3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