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15:40 | 来源:电鳗快报 | | [汽车]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威马汽车此次搬家是因长期拖欠租金,总部大楼被物业方收回。记者翻阅上海虹桥国际商务区招商平台发现,威马汽车大厦所在园区的整层楼租金平均约为每天每平方米3.5~4.5元左...
烧光300多亿元,
曾经的造车第一梯队威马汽车
突然申请破产重整!
10月10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正是威马汽车自身。办理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截图
另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网,威马汽车9月27日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为60亿元,冻结期限自2023年9月27日至2026年9月26日,执行法院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01
威马汽车申请破产重整
发告知函称“不会躺平”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SHENHUI(沈晖),注册资本60亿元,由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则由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申请破产重整消息传出后,@威马汽车 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告知函称,威马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希望通过调整企业战略,解决财务债务问题,获得投资人参与重构和发展等展开积极自救。鉴于威马公司仍具有商业价值和挽救价值,公司治理结构尚完备,具有基本自主谈判能力,部分债权人也有重整意愿,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马汽车科技集团的预重整申请。
威马汽车表示,通过预重整程序将彻底审视公司的运营和经营模式,全面优化各个部门和业务板块,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公司还称,将与债权人,持股人和潜在投资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达成最佳的解决方案。
02
办公大厦“人去楼空”?
不久前,有媒体实地走访了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威马汽车大厦,发现该处已经“人去楼空、大门紧闭”。
“其实,我们只是搬家了,并非网传的‘人去楼空’,现在团队已经不在原威马汽车大厦办公了。”上述威马汽车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威马汽车迁往了何处,对方并未详细透露。
就在威马汽车搬家前夕,上述离职威马汽车员工近日也告诉记者:“威马汽车办公楼里早已没什么人办公,剩下的员工也不多了,公司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从该员工发来的一段视频来看,威马汽车办公室内部早已无人办公,遍地都是办公垃圾。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记者走访威马汽车大厦时,那里已经是一片冷清,大堂的灯光未开。其一楼设置的服务台与前台均无工作人员,只剩下威马W6、威马M7等几辆展车摆放。
有消息称,威马汽车此次搬家是因长期拖欠租金,总部大楼被物业方收回。记者翻阅上海虹桥国际商务区招商平台发现,威马汽车大厦所在园区的整层楼租金平均约为每天每平方米3.5~4.5元左右。粗略计算,威马汽车大厦每年大楼租金约在1700万~2200万元,这还不包括每月每平方米30元的物业费。
03
威马汽车一度处于造车第一梯队
2022年起负面消息频出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5年的威马汽车,是国内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之一,威马汽车与蔚来、小鹏、理想合称“新势力四小龙”。
2020年初,创始人沈晖称:“威马一定会是中国未来造车新势力TOP3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威马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融资最多的车企之一。公开信息显示,自成立以来,威马汽车累计完成12轮融资,已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红塔集团等。
威马曾与蔚来、小鹏齐名,一度处于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2018年,威马汽车交付量排名行业第二。2019年,威马都稳居新势力头部梯队,销量一度比肩甚至超越“蔚小理”。2020年,威马汽车累计销量达2.24万辆,在新势力车企中仍排名第四。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威马逐渐“失速”,月度销售数据也开始“秘而不宣”。威马汽车此前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交付数据分别为1.28万辆、2.19万辆、4.42万辆;Apollo出行在拟收购威马的公告中提到,2022年上半年,威马汽车仅售出1.65万辆电动车。
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威马汽车就频频传出降薪、停产、总部大楼拖欠租金、经销商大面积退网等负面消息。
乘联会数据显示,威马2022年累计销量为29450辆,月均销量仅2450辆左右。到今年,该数值已经归零。在此之前,威马曾连续三年出现巨额亏损,2019年~2021年,该公司净亏损分别为41.5亿元、50.8亿元、82.1亿元。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邓莉
今年1月12日,沈晖在其个人微博上分享了电影《芙蓉镇》的台词片段“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以此来形容威马汽车的困境。
04
专家分析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车市的演变将出现三个阶段,在今年3~6月第一阶段的价格战之后,第二阶段开启,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头部自主及新能源品牌集中,二三线品牌市场份额或面临长期下滑趋势;到第三个阶段,部分二三线品牌逐渐被淘汰出局,退出中国市场,弱势造车新势力或将被收购整合。
中国汽车流动协会专家颜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能够脱颖而出的车企需要具备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技术创新是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未来的车企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绿色化的需求。
其次,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也非常重要。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会考虑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以及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最后,市场营销和服务体验也是决定车企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车企需要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并保持他们的忠诚度。”
来源:福建日报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